悔改是一種喜訊

聖史若望所記載的福音是一部卓著的神學著作。在他的福音中,許多微小的事件也常帶有很深刻的神學象征意義。先知若翰,這位“舊約中最大的”先知,被比喻為“曠野中的呼聲”。這句話雖然我已經看了上百遍,但是,總是不能找到具體的信仰經驗與其匹配。直到有一天在準備慕道班的課程時,才發現了其最佳的生活解釋。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森林中吶喊,其效果是怎樣的呢?如果你是站在林邊上的話,你就會聽到一個清晰但是特別微弱的聲音。“清晰而微弱”,這樣的聲音不恰恰是我們內心中良心的聲音嗎?在每一次的抉擇當中,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清晰的“是”或者“不是”,“做”或者“不做”。這個聲音沒有你愛人的聲音親密,沒有你老闆的聲音震撼也沒有你父母的聲音響亮,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卻可以始終聽得到它。至於聽到之後的選擇,那就是區分善惡的所在了。
其實,良心的聲音之所以清晰,乃是因為它是真理的聲音,是天主的聲音;它之所以微弱,乃是因為有的時候,我們並不太喜歡這種聲音,故意忽略它。忠言逆耳,不聽也罷!
所以説,許多時候人的本性似乎很矛盾的。每個人都有行善的慾望,但是,行善的感覺如登山;每個人都鄙視作惡的行徑,可是,偏偏作惡如流水。這樣的一個人性造就了許多聖人,可是也暴露出了許多惡人。面對這樣一個好壞參半的人性,天主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呢?
如果天主要求每一人都“如同天父一樣完美”才可以成為他的信徒,那麽,我想教堂里面應該沒有一個人是夠資格的。天堂也應該是空空如也吧!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但是,如果天主的要求是善惡不分,有心就行的話,那麽,信仰和不信還會有任何區別嗎?這個問題就如同一個教育的問題:當你的孩子不時犯錯,時好時壞的時候,你作為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呢?如果對孩子的錯誤太過嚴厲,懲罰過重的話,反而激起他們的逆反心裡,適得其反;可是,另一方面,你又不可以任其放任自流,聽之任之。難道就沒有一條不偏不倚的教育方法去幫助犯錯的孩子嗎?
方法是有,但是需要我們從聖經中體會。天主是創造我們的天主,所以,對於人性,他最為瞭解。所以,在耶穌傳教之初,對於人類,這一群可以犯錯的好人,所提出的第一個要求,也是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這句話裏面,實在是包括了天主對於人類的良苦用心。“悔改”,這就是天主對於人類的要求,他沒有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冰清無罪,毫無瑕疵,他只是要求我們去“努力”。“人無完人”一個人的生活不可能至善至美,但是,無論誰都可以有一顆悔改的心,向善的心。面對這樣的一個要求,我們無從推辭。
設想一下,如果你的學生這次攷試不及格,你作為一個成功的老師,一位真正想要幫助他的老師,是要嚴厲處分他,批評他呢,還是要認真地鼓勵他呢?究竟是“你怎麽搞得,怎麽這麽蠢!”這句話有效呢?還是“不要緊,分數不能決定一個學生的質素,只要你肯努力,認真學習,你同樣都可以成為一個好學生”這句話更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呢?我想天主也似乎特別懂的教育引導我們:面對真理的召叫,我們常常會望而生畏;但是,耶穌來到我們當中帶給我們的第一個好消息就是:真理並不可畏。真理之所以有的時候令人生畏,乃是因為宣講真理的人,宣講真理的方式不對。絕對完美的要求固然讓人卻步,但是,追求聖善的努力卻是人人可為。
再向深一層解釋,其實,這個喜訊不僅僅是天人之間的喜訊,也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如果人與人之間不是彼此挑剔,吹毛求疵。對別人橫加指責,對自己任意妄為。“只看到弟兄眼中的木屑,而忽略自己眼中的大樑”的話,我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容易得多,好處得多。就是因為我們要求他人達到我們“完美”的標準,所以,才造成了彼此間莫名的妒忌和傷害。如果你我彼此都可以成為對方悔改的原因的話,那麽,天主的國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