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5

诸圣瞻礼

诸圣瞻礼 教会每一年的诸圣节是为了纪念所有的圣人圣女。其中有我们知道的,也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姓名但是在世间曾经为了真道,为了信仰而致命殉道的圣人们。 教会纪念这些圣人们,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於他们的尊敬;更加是为了纪念天主在这些普通人身上所彰显出 來 的光荣。 所有的这些圣人,他们在世界的时候,都曾经是普通人。和我们都有着几乎一样的生活,面临着几乎一样的诱惑和困难。他们的生活也有许多喜怒哀乐,也有许多挣扎和困惑的时刻。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毕生坚持自己的信仰,让天主的恩宠在他们的生命中散发出奇妙的馨香。 今天的圣经是耶稣在山中训导时所讲的真福八端。这八端真福之路包括了信仰之路的精华。同时,我们也可以说,在成 聖 的道路上,也是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一个人无论是神贫,还是心灵纯洁,无论是缔造和平还是乐善好施,只要这个人可以持守某种善举,那么,他们通往天国之路就不会断绝。 另外一方面,在我们反省诸圣的行事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人类成 聖 的本质。首先 ,一个人想要成 聖 。其实 ,说到成 聖 , 不一定就是指教难中受到迫害,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够持守自己的信仰,为耶稣作证,这就是成 聖 。 一个人想要成 聖 ,首先要有一种神贫的精神。 神贫,通常我们都会针对财富来解释。神贫常被人说成是一种贫穷的状态。这样说没错。但是,我觉得神贫更加像是一种生活的准则和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呢?设想一下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许多人的抉择取舍都是在遵从一个标准:快乐和痛苦。努力做工,是为了更加舒适的生活;努力学习,也是为了免受他人的羞辱。假期,大房子,豪车,银行的存款,好吃的,好玩的,名牌衣服,名牌包包等等,这些都是许多人引以为乐的事情。也是许多人直接或者间接追求的事情。痛苦的事情,也是我们极力避免的事情,比如,失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受伤的自尊心,失败的好胜心,疾病,意外等等。 一个人如果以快乐和痛苦,作为生活的取舍标准,难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许多时候,这样的标准都是错误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地位而贪污公款,甚或以权谋私,巧取豪夺;或者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喜好 ” 而无视他人的幸福,勾引别人的太太或者丈夫,这样的快乐,其实就是犯罪的藉口。同样的,失业奋斗中的辛酸,坚持原则的尴尬,追求真理中的孤独,也都是人们经常逃避的痛苦。然而,逃避了这些所谓的痛苦,也就逃避了成功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谷 10 : 46 - 52 ) 本主日的福音很简短,但是,路加却借此向我们阐释了一种信仰皈依过程。耶稣在世上的时候,他医治好过许多的病人,有瘸子,有瞎子,有癩病人等等。然而,路加对於这个耶里哥的瞎子,巴尔题摩,似乎记忆的特别清楚。在旧约的那个时代,当叙述一件真实的事件时,人们通常会将当事人的名号,以及他父亲和祖上的名号都一并提及。这样就是证明这件事情并非作者自己杜撰瞎编出來的。 这个瞎子的复明过程和其他的奇迹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首先,这个盲人是从来没有 “ 见过 ” 耶稣的。他对於耶稣的了解也应该就是基于他人的转述。按照路加所描述的当时的情景,耶稣的名号其实已经传播开来,所以,他走到哪里,都会有一大群人观看和跟随。这个瞎子一听到是纳匝肋的耶稣,他立刻开始大喊:達味之子,耶稣,可怜我吧!然而,奇怪的是,当时竟然有许多人来斥责他,并且让他收声住口。要记住,这个人并没有口出狂言,或者说出什么不逊的话来。 他只不过是让耶稣来可怜可怜自己。难道这样的祈求也要遭到人们的厌烦吗? 仔细想一下,那些人让他住口的理由无非是来自于对於那个瞎子的轻视。这就好像当一个大人物出來体察民情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乞丐站出来提问题,那必然遭到他人的制止是一样的道理。当时那些围绕在耶稣身边的人,也不全是相信他的人。许多人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他们“高看 ” 耶稣并不是因为耶稣是天主子,是默西亞,而是因为耶稣将会是他们翻身闹革命,将来出人头地的砝码。所以,这样的一些人,必然不会让一个卑贱不堪的瞎乞丐来讨饶耶稣。 然而,这些人错了。祈祷,是不分等级的。不是说一个人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有钱,越是文明,就证明他 / 她越是懂得如何祈祷;而一个人如果没有读过什么书,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甚或是公开的 “ 罪人 ” 的话,就没有资格向天主祈祷。这样的观念完全是歪曲天主的谬论。所以,当耶稣听到那个人高呼的时候,他立刻停了下来,说, “ 让他过来 ” 。 当这个瞎子听到耶稣叫他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一种意外和惊喜:跳起来,抛开毯子,跑到耶稣跟前。他之所以惊喜,至少证明他觉得自己最多有一半的机会能够接触到耶稣。然而,没有想到,耶稣真正地为他而停了下来,并且还要单独地给他说话。在那个瞎子的生命中,能够为他而停下来,和他交谈的人,应该没有几个。是啊,通常谁会为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你们不知道你们所求的是什么(谷 10 : 38 ) 本主日的福音主题与我们的信仰生活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耶稣藉着雅各伯和若望两兄弟的问题向我们诠释了祈祷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客观地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耶稣的宗徒们在追随耶稣当初,他们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耶稣的身份以及自己跟随耶稣的使命是什么。像许多误会耶稣的那些人一样,他们也对於这位“主 ” , “ 师傅 ” 抱着一种错误的期望。当若望和雅各伯向耶稣说: “ 主啊!无论我们求什么,请你答应我们! ” 的时候,这已经显示出 來 他们其实没有把自己当成耶稣所有门徒中 普通的一员;他们希望耶稣可以特别地注意他们,对待他们,因此,他们才以如此“自信 ” 的方式向耶稣要求。 “ 希望将来在你的光荣中,我们一个坐在你的左边,你一个坐在你的右边 ” 。听到这样的要求,耶稣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毕竟,每一个人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耶稣仍旧希望他们可以改正这种狭隘的祈祷观念: “ 你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求什么! ” ,“你们能够喝我所喝的杯,受我所受的洗吗? ” 雅各伯两兄弟听了耶稣的教训,似乎仍旧不明白耶稣的意思, “ 我们行 !” 最后,耶稣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所以,耶稣只好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谁若想在你们中做大的,就应该成为众人的仆役 … 因为人子来不是为受人服侍,而是为了服侍他人。 “ 主啊!无论我们求什么,希望你都答应! ” 这样的声音,其实,为我们而言,听起来并不陌生。 “ 主啊!求你保佑我的孩子考上大学! ” ,“主啊!请让我老公的生意好起来,多赚钱! ” , “主啊,求你医好某某的癌症吧! ” ,“主啊,请你显个奇迹吧! ” 面 對 这样的祈祷,许多时候我们听到老神父会给我们一个听似很 “ 逻辑 ” ,但是又近似诡辩的道理:你求而不得,乃是因为你求的不当,所以,天主不会答应你的祈求。这样的解释似乎很有说服力:因为你求得东西,都是不好的东西,所以,天主不会答应你的祈求。不是天主不仁慈,而是因为我们求的不好。这样的解释固然可以自圆其说,可是,为我们这些真地发自内心地向天主祈祷的人而言,总是感觉这句话太过生硬,太过牵强。为什么呢? 仔细设想一下,其实不难明白这种心情。如若一个人向天主祈求大富大贵,超然的能力等等,很明显,这些要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教宗方济在今年的九月曾经发布一个通谕给全世界的神父,主教。自今年的 12 月 8 日到 2016 年的 11 月 20 日之间,也就是教会的禧年期间,教会的神父可以赦免那些曾经堕胎,并且已经悔改的教友。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这样的重罪是保留给教宗的权力。神父是没有权力赦免的。 教宗的这个决定受到一些极端保守派的攻击。他们认为教宗似乎在放宽教会的规定,甚至更改教会的传统。其实,我们的圣父绝对忠于耶稣的福音和教导。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像耶稣一样,再次强调天主的慈悲和教会的宽恕。这样的罪过,乃是保留於教宗本人的。圣经当中,一个人无论犯下什么样的罪过,只要真心悔改了,耶稣也都一样地宽恕他 / 她。 所以,教宗今天施行自己受自于教会的权力,并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我们应该质疑的,倒是那些总希望定他人死罪的所谓的 “ 正人君子 ” 。耶稣的仁慈,他们是否明白呢? 当然了,教宗强调的不只是赦免这件事,他更加在意一个人真心的悔改。他的这个大赦也就是告诉全世界所有无论因为任何原因,特别是在某些国家,被迫堕胎,的母亲,他其实很理解她们因此而受到的良心上的谴责和心灵上的苦楚。那些因为年少无知,或者外力的胁迫而被迫堕胎的妇女,在经历了身心上的伤害之后,还要接受教会的惩罚,这样的情形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教会的真正精神。教会对於那些敢于检讨自己的好信徒,给予的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谴责,而应该是理解和鼓励。教会“处分 ” 一些人,并不代表这些人就应该受到教会的隔离和排斥;教会的责成就如同是一个家庭中严父对於犯错子女的责斥是一样的。斥责完了,父亲还是要设身处地地帮子女走出黑暗,帮助她们弥补错误,这样才有机会让她们更快地走上正途。这样的作法,才是教会的真精神。 福音中,我们许多时候看到耶稣斥责法利赛人。耶稣斥责他们,多半不是因为他们 “ 不守法 ” ,而是因为他们 “ 守法不得其所 ” 。换句话说,也就是瞎守。不去领会法律的真正精神,而经常在一些枝叶末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这就是典型的“瞎子领瞎子 ” 的作法。 本主日的福音中,那些法利赛人又一次凑到耶稣跟前。他们每一次围绕在耶稣身边,既不是为了寻找真理,也不是为了寻求宽恕。他们来,就是为了找茬。 所以,无论耶稣的言论多么感人,多么真实,为这些心存不轨之徒而言,也都是对牛弹琴,一无所用。 到这里,我们不难想像:为什么有些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谷 9 : 38 - 43 , 45 , 47 - 48 ) 本主日的福音主题非常突出:真理的大公性和真爱的表现。 福音分别记载了两件事情:一件是,门徒若望听到有其他的人仰赖耶稣的名字驱魔,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实际地跟随耶稣。所以,他就请示耶稣是否要阻止那些人。耶稣很明确地告诉他和门徒们: “ 不要阻止他们。因为没有人在因我的名字施行奇迹之后,紧接着会诋毁我的 ” 。 随之,他又补充说: “ 无论谁因我的名字而给你们一杯水喝,他也不会少了他的 賞報 ” 。 耶稣在这里的教训十分清楚。在耶稣的眼中,没有那么多政治,宗教,各种人为的界限和等级之分。他的眼中只有 “ 病人 ” 和 “ 健康人 ” 的区别。健康的人,他去呵护;有病的人,他去照顾。耶稣这样的教训也正是体现出 “ 天主是爱 ” 的信仰本质。换句话说,如果有人作了一件单纯的善举,照顾病人,关心孤寡等等,这个人的善行不会因为他 “ 不是教友 ” 而贬值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位教友作了一件恶事,欺世盗名,贪污受贿等等,他的恶行也不会因了他教友的身份而变为善行的。善,无论谁做,都是善行;恶,无论谁行,都是恶行。真爱,不分界限。当一个人出于爱心而去帮助穷苦的人的时候,他就是属于天主的人。 由此而延伸,我们的天主教绝对不是一个所谓的 “ 政党 ” 类的团体。人世间的党派,只论党派的区别,而不谈好与坏的分别。如果是同党的人,错的也是对的;如果是反对党的人,对的也是错的。这就是党派的局限。但是,教会服务的是真理,是天主。教会不会轻视教外人的善,更不应该包庇教内人的恶。这才是耶稣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教宗方济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今的媒体尊敬地称呼他为 “ 人民的教宗 ” ,就是因为教宗方济有着体恤天下的大公心胸。教宗的贫穷愿和照顾穷人的爱心,从来不分什么阶层和政治宗教。这几天,他在美国也不忘为麦加朝圣中死去的 700 多为穆斯林的灵魂祈祷;他在为青年犯洗脚的时候,其中也有其他宗教的失足青年。教宗收到一个同性恋青年的信。信中那个青年向教宗诉说他如何被自己的本堂神父骂为 “ 魔鬼的子女 ” ,如何被逐出教堂的事情。教宗听到后,立刻邀请他到罗马。和他谈了很久。当那个青年出 來 之后对人说: “ 我曾经一直觉得天主将我完全忘记了,然而,教宗方济补救了这一切 ” ,“如果耶稣在人间有个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谷 9 : 30 - 37 ) “哪里有嫉妒和自私的欲望,哪里就有混乱和种种恶行 ” (雅 3 : 16 ), 保禄在这里提及两种人人都可能有的毛病:嫉妒和自私。说到自私,我们许多时候都把自私和 “ 小气 ” 等同。那个人是 “ 铁公鸡 ” ,一毛不拔, 不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等等。然而,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将一个人的 “ 小气 ” 和自私分别开来。引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比如,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子女都三四十岁了仍旧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靠着父母过活。今天,人们有一个字眼来形容这样的子女为:啃老族,意思就是说他们是靠着老人养活,不能够自食其力的一帮年轻人。然而,啃老族的出现,并非只是子女的原因。那些作父母的也有很大的责任。这种父母多数都不喜欢自己的子女太过独立。孩子们小得时候,父母供他们吃穿,读书。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了。这些父母也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去独立生活。 “ 养儿防老 ” 吗!孩子毕业了找工作,父母来给介绍;孩子要结婚,父母一定要和子女一起来住;孩子生了孩子,作祖父母的又负起了教育孙子孙女的责任。表面看起来,这种父母就是比较 “ 大方 ” 的父母,肯于为子女 “ 牺牲 ” 的父母;然而,再看多一眼,似乎就不是这种情形了。 这些父母供孩子读书,学费再高也要读。读了中学,读大学;读了大学,读博士。然而,条件是:孩子要读父母选择的科目,孩子的兴趣根本不考虑。等到孩子结婚时,两方面父母忙前忙后,似乎很热闹;然而,结婚的朋友多数不是子女的,而是老人们的。换句话说:新郎新娘只是个摆设,没有发言权。在哪里摆酒,请多少人,怎样的婚礼,都是父母说了算。因此,许多年轻人在结婚时就因为两家的婚礼筹划而埋下了离婚的炸弹。结婚后,孩子要买房子。这种父母都是 “ 大方 ” 地拿出自己的辛苦钱来付首期,有些索性自己买了给孩子们住。但是,不是白住:子女必须还父母一起住。如此,这个家,也就成了 “ 四世同堂 ” 。小两口之间的口交往往会升级成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久而久之,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因为两方面父母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棘手。离婚迟早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与这种父母相比。还有另外一种父母。这些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时候,似乎也没有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他们只供给孩子们需要的。等到孩子们成人之后。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找工作,买房子,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谷8:27-35)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和人们所做的经常背道而驰,大相径庭。许多人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话,听起来好像有些偏激,似乎要指责一些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言行不一的时候。比如,在朋友家吃饭的时候,一方面说: “ 所有的饭菜都非常好吃! ” 同时呢,桌上总有几个菜是人们吃的最少的;或者,你有做生意的朋友,见面的时候,人们都会对朋友的商品赞不绝口,然而,真正买的时候,你却去了另一家 … 在电影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的一些桥段:一些人逃跑的时候需要爬过一段高空缆索,后面有个女的嘲笑前面的人胆小,在钢丝上走得太慢;然而,等到她走上去的时候,后面的人发现她突然停在了中间。 “ 你为什么停下来? ” 后面的人急着问。然后,你就看到那个女的哆哆嗦嗦地说 “ 我有恐高症 ” 。 “你怎么不早说呢? ” 后面的人急得要死。 “ 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 ” 那个女人无奈地回答。 说的也是,怎样才知道自己有没有恐高症呢?只有你站在高处的时候;怎样才知道自己晕不晕血呢?只有在抽血的时候;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火爆脾气呢?在别人得罪你的时候。人的言语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小孩子的时候,我们觉得语言只不过是为了 “ 表达 ” 一个人的思想,心里有什么才说什么;不过,随着被骗的经历越来越多,我们逐渐认识到语言的另一个功能: “ 粉饰 ” 。一个胆小的人,往往把自己说成视死如归的英雄;一个偷鸡摸狗的人往往更加夸赞自己的慷慨大方;一个无恶不作的法利赛人往往是 “ 满口的仁义道德 ” ,张口闭口都是 “ 天主 ” , “ 真理 ” , “ 拯救 ” 什么的。 人们的这些巧言令色,许多时候,不只是在欺瞒他人,有的时候也是在欺骗自己。就好像我们上面的例子那样。一个人在登高之前,他发现自己有恐高症的几率是 50 : 50 ;但是,我们都会选择 否认的那一半。 “ 我怎么会怕高! ” 直到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恐高之前,我们是很难承认和接受这样 “ 一个我 ” 的。 “ 我怎么可能是这样的! ”“ 我怎么会这样做 …” ,其实,你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从来没有意识到而已。 鉴于语言的这种欺骗性,如今的社会发明了一种解释 “ 肢体语言 ” 的科学。媒体在分些竞选辩论的时候,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听 ” 某个候选人讲什么,而是分析他们的肢体语言,看他们是否在说谎,是否在掩饰。因为肢体的动作最能暴露

耶稣医治聋哑人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2015 )谷; 7 : 31 - 37 本主日的福音中,耶稣又在十城区附近治好了一个聋哑人。每一次当耶稣施行这样的奇迹的时候,他总是告诉别人不要去传扬。然而,越是如此,那些人,特别是被耶稣医治好的病人们更加是传扬他的奇迹异能。对於,这样的作法,圣经学中有一个特别的词语 “ 默西亞的秘密 ” 。神学家们发明了这个词语,用以解释耶稣为什么不喜欢人们张扬他的奇迹的作法。 然而,神学的解释并不影响我们用普通人的常理来反省耶稣的所作所为。聖史馬爾谷在记载这段的时候,他描写的十分仔细。说耶稣用手指放在那个聋哑人的耳朵中,并且摸他的舌头,高呼 “ 厄法达 ” ,也就是 “ 开了 ” 的意思。其实,对於这样的描述,我们不必牵强地赋予太多的寓意。这可是说是耶稣在当时的时代,一个符合常人想法的作法。总之,最后那个聋哑人恢复了视听,可以开口说话了。 聖史馬爾谷记载耶稣的这些奇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后来的人知道,耶稣就是先知们所预言的那位 “ 默西亞 ” 。所以,在今天的第一篇读经当中,依撒依雅先知已经说到,当救主来临的时候,他要 “ 让聋哑人听见 ” (依 35 : 5 )。 因此,为那些熟悉旧约背景的信徒和皈依的犹太信徒而言,耶稣也就是这位期待很久的默西亞。 从耶稣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耶稣,他既是真天主,又是真人。他有天主性;然而,他又是一个真实的人。作为一个真实的人,那么,他对於 “ 父 ” 是有信仰的。而他的这种信仰是在世间经得起考验的。耶稣知道自己有施行奇迹的异能;然而,他不喜欢让人们去张扬,就是因为他每一次施行奇迹的时候,他的最终目的就是那个受苦的人。简单来说,当耶稣治好这个聋哑人的时候,乃是因为耶稣的怜悯之心,他为那个病人祈求了天父,只希望那个病人得到痊愈。他不想,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借助这件事情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崇拜甚或恐惧而由此追随他。在我们的社会中,时不时的,我们也会看到某个政客,名流什么的去做一件善事,去捐款什么的。然而,不久之后,许多都被曝光:原来所谓的慈善事业都是掩人耳目的伪善。他们许多人只不过是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便宜来沽名钓誉,竞选获胜,或者换取知名度等等。内心里面,他们那里去挂念那些所谓的孤儿,穷人呢! 所以,耶稣在施行奇迹之后,不喜欢让人张扬,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