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谷9:38-43,45,47-48)
本主日的福音主题非常突出:真理的大公性和真爱的表现。
福音分别记载了两件事情:一件是,门徒若望听到有其他的人仰赖耶稣的名字驱魔,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实际地跟随耶稣。所以,他就请示耶稣是否要阻止那些人。耶稣很明确地告诉他和门徒们:“不要阻止他们。因为没有人在因我的名字施行奇迹之后,紧接着会诋毁我的”。 随之,他又补充说:“无论谁因我的名字而给你们一杯水喝,他也不会少了他的賞報”。
耶稣在这里的教训十分清楚。在耶稣的眼中,没有那么多政治,宗教,各种人为的界限和等级之分。他的眼中只有“病人”和“健康人”的区别。健康的人,他去呵护;有病的人,他去照顾。耶稣这样的教训也正是体现出“天主是爱”的信仰本质。换句话说,如果有人作了一件单纯的善举,照顾病人,关心孤寡等等,这个人的善行不会因为他“不是教友”而贬值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位教友作了一件恶事,欺世盗名,贪污受贿等等,他的恶行也不会因了他教友的身份而变为善行的。善,无论谁做,都是善行;恶,无论谁行,都是恶行。真爱,不分界限。当一个人出于爱心而去帮助穷苦的人的时候,他就是属于天主的人。
由此而延伸,我们的天主教绝对不是一个所谓的“政党”类的团体。人世间的党派,只论党派的区别,而不谈好与坏的分别。如果是同党的人,错的也是对的;如果是反对党的人,对的也是错的。这就是党派的局限。但是,教会服务的是真理,是天主。教会不会轻视教外人的善,更不应该包庇教内人的恶。这才是耶稣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教宗方济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今的媒体尊敬地称呼他为“人民的教宗”,就是因为教宗方济有着体恤天下的大公心胸。教宗的贫穷愿和照顾穷人的爱心,从来不分什么阶层和政治宗教。这几天,他在美国也不忘为麦加朝圣中死去的700多为穆斯林的灵魂祈祷;他在为青年犯洗脚的时候,其中也有其他宗教的失足青年。教宗收到一个同性恋青年的信。信中那个青年向教宗诉说他如何被自己的本堂神父骂为“魔鬼的子女”,如何被逐出教堂的事情。教宗听到后,立刻邀请他到罗马。和他谈了很久。当那个青年出來之后对人说:“我曾经一直觉得天主将我完全忘记了,然而,教宗方济补救了这一切”,“如果耶稣在人间有个化身的话,他就是方济教宗”。教宗本身就是基督的化身,然而,这句话从一个被人视为“魔鬼的儿女”的受排挤的人的口中说出,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记得,教宗从来没有改变教会的任何神圣的法律。但是,法律上的不同,并不代表仇恨和纷争。那些曾经因为任何缘故,不得已的,不成熟的原因而堕胎的妇女,教宗仍旧希望教会表示出基督的关怀,而不只是一味的谴责和咒骂。耶稣对於犯错的罪人,从来都是宽仁慈祥的。但是,耶稣从来都会提醒他们:今后不要再犯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有一位枢机描述说:“他的笑容,他的面孔,简直就是所有人的爷爷”。 设想一下,有那一位作为父母的,会因为子女的一点不完美而断然断绝父子关系呢?子女年轻时候的轻狂错误,的确让作父母的伤心;然而,真正的父母不会因为子女的失足而不认他们为自己的子女,在他们最为需要自己的时候放弃他们。旧约里,天主说:“就算母亲忘记自己的子女,我也不会忘记你们”。这就是教宗方济所要去体现的天主之爱。这世界上的人,无论谁,无论他是什么背景,都有权利受到天主的爱。所以,教宗才去关心那些被人视为另类的少数人群,穷人,和那些社会遗忘的边缘人。
福音的第二件事情,讲得是对於世上的弱势群体,也就是“最小的弟兄”,的照顾。在耶稣看来,如果一个人去引诱,迫害这样的“最小兄弟”的话,这样的人就应该头上套着磨盘,沉到海底去。也就是说,没有比这个更加可恶的罪行了。那些人贩子贩卖儿童,逼迫儿童犯罪;欺负无力还击的孤儿寡母,等等,这样的罪行在耶稣眼中是十恶不赦的。为什么这样的罪过如此恶劣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恶行直接相反爱德。真正的爱德,不在于你如何对待那些高官权贵,而是在于你如何对待身边的普通人,甚或不如自己的人,那些“最小的兄弟”。
教宗方济无论到哪里,他都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人物”。 前几天,他和美国的几个团体在电视上有一个网络采访。其中一个团体的采访已经结束了,教宗让记者重新回来说:“我看到人群中坐着几位修女,我想和他们说话”。原来这几位修女是特别照顾穷人的修会。所以,教宗特别让她们站在前面,当着全世界人的面谢谢她们对於穷人默默无闻的服务和奉献。教宗的每一次出巡,他必须要去探望那些穷人和坐监的人。每一次在游行的时候,能够让教宗停下来的,就是那些小孩子,残疾人,那些受苦的人。纽约时报今天还在刊登教宗在罗马接见教友的时候,拥抱一个头顶生满疮痍,已经看不清面容的病人。教宗抱着他,和他交谈,并且亲他的额头,以示祝福。这样的教宗,才是真正关心“最小兄弟”的教宗,也才是真正的“人民的教宗”。
然而,行善,特别是行大善的时候,人需要有孤注一掷的决心和勇气。耶稣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挖眼,剁手”也在所不辞。教宗方济的爱心,天下皆知;然而,在教内教外,仍旧有人反对他的作为;耶稣的爱,无穷无尽,可是,仍旧有人要致他于死地。印度的德蕾撒姆姆一辈子照顾穷苦人,然而,还是有媒体如毒蚊一般盯着她不放,质疑她,诽谤她。面對这些,行善的人都需要勇气才可以坚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不乏行善的“心”;然而,我们之所以一辈子没有做出什么善举,许多时候就是因为缺少行善的决心和勇气。怕丢面子,怕他人的孤立,怕某些人的报复,怕他人的权势,怕自己没有后路等等。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恰恰就是魔鬼打消人行善之心的最有效工具。不过,世界上,必经真理的力量大于邪恶。一个人如果可以坚持自己的善,终究会被世界认可和接受。耶稣的生命就是证明了这点。当然,耶稣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世人的认可,他是要完全“按照父的旨意生活”。这才是他所有行动的目的,也是他所有力量的泉源。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