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家主日

聖家主日,作為聖誕節後的第一個主日,有著一種特別的含義。耶穌的家庭乃是耶穌救恩來到世界的第一個處所,也是耶穌基督長大成人,開始他的救贖工程的準備之所。教會歷時歷代都在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家庭不僅僅是個人成長,建構幸福之所,更加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穩定繁榮的基礎。每一個小家庭的好壞,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環境的優劣。
家庭的問題如此重要,因此,人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也是津津樂道。記得小的時候,學校因為政治宣傳性,不停地給我們灌輸“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亦或者“為了大家(國家),犧牲小家”的思想。到了修院的時候,老神父更加要求我們要“捨家,棄家”,因為我們已經“出家”了。這些東西聽得多了,似乎也就相信了,畢竟年輕人對於許多觀念都沒有太多的分辨能力。當然了,相信這樣的宣傳教育帶給我們的並非是那種“超凡脫俗”,或者“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神聖,更多的倒是人際關係上的障礙,人情事理的混淆,甚或對人的冷漠無情。不過,對於出家人的“不通情理”,人們通常也是給予適當的包容和理解,畢竟,這些人似乎都是一些“無家可歸”之人。
這種宣傳的偏頗之處,我們權且不予理會。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看到聖經中所描述的“聖家”是怎樣的,由此,我們就可以引伸出基督徒家庭的基本構架。
本主日的福音中所記載的一段關於聖家的事跡似乎具有很強的戲劇性。聖家乃是一個典型的熱心家庭。對於教會的規誡,他們都恪守不二。所以,孩童耶穌到了“獻聖殿”的年齡之後,若瑟和瑪利亞就帶他去京城完成禮節。可是,回來的時候,孩童耶穌并沒有和父母一起回家,不辭而別,去了別的地方。聖經雖然沒有説為什麼耶穌不事先告訴他的父母,但是,我們也可以理解,這種做法為耶穌當時的年齡是再貼切不過的了。許多孩子似乎都會這樣做的。
當若瑟和瑪利亞發現不見了耶穌的時候,他們自然十分焦急。於是就一刻不停地去尋找他。最終還是在會堂中尋獲耶穌。接下來的對話就更加讓人費解了。聖母的問話與所有母親無異:“你為什麼這樣對待我們?我們都一直痛苦地找你”。不過,耶穌的回答似乎不像一個孩童的回答:“你們為什麼找我?難道不知道我應該在我父家裡嗎!”意思就是説:你們不應該如此焦急,你們應該知道去哪裡找我,因為我應該在我父,也就是教堂,那裏。
到這裡,我在想,如果若瑟和瑪利亞是中國人的話,他們肯定是不會放過耶穌的。按常理來看,小耶穌不僅僅沒有道歉,反而倒是給他的父母上了一課。這樣的回答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一定是有後果的。
當然了,聖經中所記載下了的這段話,並非只是一個調皮孩童的戲言,而是具有特別的啓示意義的。所以,下面緊接著説:“聖母將這句話默存心中”。因為這句話其實就是預示了耶穌將來一生的命運和使命。
聖家的這一幕,多少讓我們窺到一點聖家的特別之處。這個家庭外表和其他的家庭一樣,但是,其內在里卻是以耶穌為中心,換句話説,也就是以同一個信仰為中心。在這樣一個家庭中,不存在誰輕誰重,誰主誰次的問題。在有的家庭中,孩子只不過是父母的財產,或者情緒的附屬品,他們生氣了,傷心絕望了,就可以拿他們出氣,或打或罵,甚至索其性命;有的家庭中,孩子只不過是維持婚姻的工具,夫妻不合,同床異夢,似乎只有“為了孩子”湊活過活;還有的家庭里,孩子只不過是父母藉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藉以發達,養老餬口的投資而已。生兒育女,只不過是為了一己之私,只圖將來有個飛黃騰達,最次也是養老送終的人。就是因為這些過於偏執的觀念,使得許多家庭不僅僅沒有成為孩子幸福的溫床,反而成為他們成長的地獄。
今天的心理學都在強調對於幼年生活的研究。因為有些心理學家相信任何成人的做法似乎都可以在其幼年的生活中找到合理的解釋和答案。例如,孩子對於父母的看法其實就是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會依照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自身等等。
這些悲慘的家庭,我們相信,絕對不是聖家的情形。當聖家三口以同一個信仰組成這個家庭的時候,若瑟和瑪利亞不再有平常父母的那種“控制欲”,他們眼中的小耶穌雖然也有喜怒哀樂,孩童成長的過程,但是,他們是以信仰的態度來對待耶穌的一生的。從某一個方面來看,他們丟失耶穌的經驗也可以映射到每一個家庭生活中。無論是哪一對父母,當孩子長大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似乎“丟失”了過去的那個“孩童”。突然有一天,自己的孩子開始和自己強嘴,開始質疑自己的回答,甚至挑戰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威的時候,那些作父母的,都會覺得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嘆息之餘,也只好說:“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不聽話了”。
不過,在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似乎不應該輕言放棄,甚或將孩子的獨立和成長視為對於自己的挑戰和輕視,而是應該如同若瑟和瑪利亞一樣去找尋那個為自己所熟悉的“孩童”的身影。去哪裡找?俗話說,知儿莫入母。作為父母,一個合格的父母的話,是應該知道如何去哪裡找回自己的孩子的;因為你瞭解他的性情,瞭解他的個性,你知道他去了哪裡。
不過,可惜的是,就算在基督徒的家庭中,也有許多被人拋棄的孩童。離婚亦或破裂的家庭帶給孩子的只有一條不歸的迷途。許多年輕人流落街頭;許多看似擁有家庭,可是卻變得孤僻怪異,最終成為一個害人害己的怪物。
其實,這些問題都在讓我們反省一個最為基礎的問題:“究竟什麽樣才是一個基督徒的家庭?” 對於這個問題,聖經中沒有直接的回答,但是,聖家生活的點滴卻是我們啓示的基礎。那即是,一個以信仰為根基的家庭。信仰不在了,家庭就形同擺設,內部已經空虛死亡了。所以説,任何家庭的問題都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家庭問題,家庭只不過是一個結果:是幸福的結果,還是可悲的結果,似乎只有我們的信仰才可以決定。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