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種的比喻


美國的紐約時報曾經有一個很出名的專欄作家,她在提及離婚的時候,說過一句看似調侃卻頗有深度的一句話:“離婚,並不是代表男女對於彼此都不瞭解;恰恰相反,卻是代表着夫妻雙方最終開始瞭解對方了。”
“理解”,或者“瞭解”在任何關係,特別是婚姻家庭關係當中都是或不可缺的。可是,如果對於對方的“瞭解”意味着打破“白馬王子”的形象,或者揭露“夢中情人”的醜惡嘴臉的話,這樣的“理解”也許真得就是離婚的警報了。你丈夫在人前彬彬有禮,在當初認識你的時候也是特別紳士,可是,結婚之後,你才瞭解到原來他在家裡並非如此;你的太太在人前溫文爾雅,可是回到家卻河東獅吼。這樣的“瞭解”,多了反而是禍害。
然而,這並不是説人們彼此之間的瞭解毫無益處。真正的理解不僅僅只是知識層面的,更應該伴隨着態度上的尊重和接受。換句話説:“了解之後,怎麽辦?”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理解本身。
在我們的社會中,我們去瞭解一些東西,其目的無非兩種:一種就是“為我所用”。比如,我們瞭解動物世界,微觀世界,瞭解大自然,瞭解不同的風土人情。人們瞭解大自然,其根本還是為了“操控”大自然。所以,最終大自然卻給了人類不同的答案。我們瞭解一種語言,一份工作,目的也無非是讓我們的生活藉以改良,藉以提高。所以,我們瞭解事物的方法通常都是靠著“分析”而得出結論。
可是,在人與人之間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我們發現這樣的“瞭解”方式并不能帶給我們想要的結果。許多作父母的經常喜歡説的一句話就是:“他/她是我生的。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我還不瞭解我的兒子/女兒?”但是,諷刺的是,許多説這話的父母往往都是有著最為“叛逆”的兒女。為什麼呢?因為父母在看著兒女“一把屎,一把尿”長大的同時,在知道他們“背上有個痦子,頭髮下面有塊胎記等等”這些所謂的秘密的同時,他們卻忘記了去用一種尊重和接受的態度去伴隨兒女的成長和轉變。如此,父母對於他們兒女的認識就永遠停留在孩子四五嵗的階段。“你不是喜歡吃甜的嗎?”,“你不是喜歡花褲子嗎?”天啊!這些都是孩子們兒童時候的喜好了,如今的他們已經是成人,已經在社會中開始承擔責任的大人了。
所以,在這裡,還有另外一種去理解的目的:成就對方。而不是為我所用。父母生兒育女,如果不只是為了“養兒防老”的話,他們就可以用一種尊重的態度去認識兒女們在成長中的各種改變。這種尊重的態度,往往是帶領他們更深一層去理解兒女們的情感世界的橋樑。
在有一個階段,我曾經特別討厭和那些所謂的“德高望重”的老神父分享自己生活的高高低低。我寧可去找一個和我一樣不懂事的小夥伴去傾聽。因為每一次在我講到自己最艱難的事情時,通常那些老神父都會插嘴説“這些我都懂。其實,我曾經吃過的苦,比你大得多然後就一遍又一遍地,充滿自豪開始在我面前數起家珍”。“你真得理解我的苦嗎?”,“你沒聽我説,怎麽知道你受得苦比我更大呢?”
因此,在家庭以及夫妻之間的理解過程中,有人相信“愛”乃是讓人最終理解彼此的原因。當我理解你,不是為了控制你,不是為了“為我所用”,而是為了“成就你”,更好地發展你的時候,我們才會最終走近對方的密室,最終瞭解彼此。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有的時候也反映在人們對於真理,對於信仰的理解過程中。耶穌在今天的比喻説:“那些聽了天主的話而瞭解的人,他當然結出果實”。那些心中有邪惡,信念不堅定,滿腹憂慮和貪慾的人,正如耶穌的比喻中所說的那樣,就算天主的種子落在了地裡,最終也不會結出任何果實。
許多時候,我們聽到一些所謂的“醜聞”,或者生活中看到某些所謂的“熱心”教友,飽讀經書的人做一些傷風敗俗的事情,人們都會質問:“他那麽瞭解聖經,讀了那麽多神學,怎麽還這樣呢?”其實,耶穌在今天的比喻中已經有了答案:那些虛偽的信徒,無論他們“明白”多少經書,多少神學,其實,他們是一群“不瞭解”真理,不瞭解“天主的話”的人。在耶穌看來,一塊田地結不出果實來,不是因為他們瞭解了,而種子的力量不夠;而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瞭解天主的話。
其間原因,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瞭解過程是一樣的。天主的話乃是生命之言。人不可以像瞭解汽車一樣來瞭解聖經。換句話説,人瞭解聖經,瞭解信仰,不是為了給自己“粉飾罪惡”,“消除罪孽”,而是為了追隨真理,服膺真理。不是讓真理站在自己這邊,而是讓自己更好地站在真理那邊!這就是耶穌比喻中所謂的“好的田地”。
田地再好,自身不能結出果實。這個果實,無論是三十倍,還是一百倍,都是“種子”帶來的收穫。人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心田這塊地準備好。按照耶穌的解釋,準備好的田地,人們首先應該清除一些障礙:邪惡,懷疑,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貪婪等等。這些障礙不清除,真理的種子根本無法生長。許多時候,我們看到似乎天主的種子和荊棘,石頭等在一個人身上同時保持。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那顆種子早已經腐爛死掉了。
清除了這些障礙之後,人們才會開始真正瞭解“天主的話”。因此,對於那些真正有德行的聖人,我們通常也會看到他們言談舉止當中所散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因為他們的生活不再以自己的標準被中心,而是以天主的話為中心,所以,天主的話才在他們身上結出豐碩的果實。

“信教可以帶給我們永生”,“信教可以帶給你心靈的平安”,“信教可以讓你精神有所寄托”,“信教可以帶給你幸福”……這樣的說法固然不錯。然而,真正的信仰恐怕不只是這些。我們在“接受”信仰的種子的同時,是否也應該詢問一下自己:“我如何做才可以準備一塊肥田呢?”,“我如何做才可以讓自己服膺/服務真理呢?”一個人只知道把信仰“為己所用”,會讓人永遠停留在一種很是膚淺的理解層面。人對於真理的理解,不僅僅在於看到真理,更加在於把真理的種子播在自己的心田,記住,實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