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禁食三退魔誘


“禁食,守齋”乃是一個古老的宗教習慣。世界上幾個主要的宗教到如今仍舊保留着這一習慣。佛教的齋戒,穆斯林教的齋月,天主教的四旬期等等都是讓人們守齋祈禱的時刻。然而,如今的人們,每每聽到“禁食”一詞,多數都會聯想到那些和政治有關的運動。當人們反對某個政府,或者某條法律的時候,便會集體禁食,以便向政府施壓,或者征討出談判的餘地。如果兩方面仍舊僵持不下,那麽,“禁食”運動也就演變成了“絕食”運動。過去印度的甘地曾經帶領他的信徒一起禁食;去年,這裏原住民酋長也曾經禁食向渥太華請願。這些禁食運動,無論能夠達到目的,但是,其根本的特點也就是用以要挾對方,向他人施壓的方式。
有些小孩子自小就懂得“禁食”的妙用:父母一旦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買新玩具,不買新衣服,甚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喜歡做的事情的話,他們就開始“禁食”。許多時候,小孩子的這種“不吃飯”是很有作用的。就算是父母不就範;祖父母知道了,也會強迫他們的父母就範。最后,都會以孩子的“禁食”運動勝利告終。
然而,宗教上的“禁食”,特別是今天聖經上說到的,耶穌的禁食,其性質則完全不同。政治上的“絕食”乃是為了讓他人就範,聽從自己的意思;而耶穌的禁食,其目的則是向天主交付自己,讓自己整個的人,靈魂和肉身,一同向天主“就範”。耶穌在禁食之後所經歷的三個試探,也就是顯示出來他對天主的服從和交付。凡是以天父的旨意為先。
所以,民間的許多宗教習俗當中,人們對於禁食的理解還是有所偏頗的。許多信佛的人,有的想求財,有的想求子,有的想求官,所以,他們就去燒香拜佛,祈禱禁食。用以向佛祖表明他們的心有多誠,意有多真。然而,接下來,他們如果沒有心想事成的話,就立刻開始旨意自己的信仰,懷疑自己的宗教。這樣的禁食行為,并不能稱為宗教上的禁食。
在舊約時代,依撒依雅先知也曾經批評當時人們那種不正確的“禁食”之風。那些人們雖然“低著頭,披著麻衣,床上撒灰”,但是,他們卻沒有改過自新的表現;他們的生活仍舊充斥了罪惡和不義,因此,先知批評説:這樣的禁食,並不是天主所欣悅的。
我們基督徒每一年都會在四旬期這段時間祈禱禁食。肉體上的禁食固然重要。然而,心靈上的“禁食”更加重要。教會通常在四旬期的時間,也都會提醒我們去彼此修和,彼此寬恕,彼此祈禱和扶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在我們鍛煉克苦“禁食”的時期里,最好的克苦還是針對自身上的缺點和毛病。身體上的疾病讓人們行動不便;思想上的疾病則可以侷限人們的心靈。所以,四旬期的禁食應該是全身心的,而不單單是口頭上的功夫。
耶穌在禁食之後,身體感到了虛弱。這個時候,也是人性容易受到試探的時候。人生如同海裏的浪花,有高有低。在人們的身體和心靈低落的時候,人們通常更加容易沮喪,容易失望,容易放棄和墮落。耶穌既然是一個真實的人,他自然也經歷到了我們普通人所謂的“低谷”時刻。
說到“誘惑”和“試探”,雅各伯書的第一章裏面有一段很好的解釋。人們常說:“我受天主的誘惑”,這樣的話是不對的。因為天主從來不會誘惑人。人的誘惑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來自於內心的私慾。佛教説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也是反面地道出人之誘惑的根源所在。人心如果是清凈的,外界的所謂“誘惑”也不會得逞。例如,我們中國歷史中有一個“紅顏禍水”的說法。似乎那些王國喪城的災禍都歸罪於這些絕代的“紅顔”身上,出名的比如趙飛燕,楊玉環等。然而,如果沒有那些好色的昏君的話,這些女人又怎麽被強加於“亡國”的罪名呢。
這就是人們在誘惑面前的“微妙”處理方式。記得那個笑話裏面說到小孩子處理誘惑的事情。周末郊遊之前,父母警告小孩子説不能夠游泳。然而,後來,他們發現小孩子還是帶好了泳衣和救生圈。父母詫異地問:“不是告訴你,不可以去游泳嗎?”然而,孩子卻説:“我知道。我不想去游。我帶這些東西只是預防萬一”。
其實,任何誘惑,之所以成為誘惑,乃是因為其中都有部分我們所喜歡的,部分是我們不應該做的。比如,偷東西,詐騙等等都可以給人即時的好處;而內心里,人們都明白自己是在犯罪。然而,許多時候,人們在犯罪之後,很習慣性地將責任推到誘惑本身。歷史上的那些好色昏君就是這樣。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習慣把自己的錯誤推到另外一個人的吸引力,財富和冒犯之上。
所以,在聖經當中我們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場面:魔鬼在誘惑耶穌的時候,是引用的聖經上的話;而耶穌在抵制誘惑的時候,也是引用的聖經。同樣都是“經上的話”為什麼作用和目的卻截然相反呢?這其實就是誘惑本質上的狡猾性。“經上的話”乃是天主之言,然而,魔鬼仍舊可以用他作為誘惑人的工具。所以,魔鬼才稱為“誘惑者”。他是誘惑的祖宗。如果聖經也可以被人拿來作為誘惑他人的工具的話,那麽,世界上還有什麽東西不能夠作為誘惑的途徑呢?在現實中,那些邪教的頭領通常都是利用宗教的“善”和“真”的一面作為誘惑他人,迷惑他人的工具,進而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有一次在羅馬的一所教堂里,當我和朋友都在感歎那些名作的震撼力的時候,卻聽到身邊有些同胞遊客説:“這些都是金子的阿!那肯定值很多錢吧!我要有能夠這麽多金子就發財了”。聽到“如此的”感慨。我們對於神聖和藝術的陶醉之感,霎時全無。

誘惑雖然如此狡猾,但是,雅各伯卻給予我們一種令人欣慰的囑托:“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經得起攷驗,比能夠得到主向愛他的人所預許的生命之冠”(雅112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