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判官和寡婦的比喻
舊約中曾經記載這樣一件事:達味在稱王之後,他的手下雲集了許多能征慣戰的驍勇之將。其中有一位名叫烏黎亞。這位將軍對於達味特別地忠信和服從。在戰場上也立下了不少的功績。
有一年的年初。達味在房頂上散步的時候,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子沐浴。於是就派人打聽這女子是誰。人們告訴説是烏黎亞的妻子。可是,達味還是和她有了姦情。
不久,那個女人説自己懷孕了。於是,達味從前線找回烏黎亞。讓他回家和自己的太太團聚。可是,烏黎亞卻幾晚都沒有回家。當達味問其原因的時候,他説:“士兵和大王還住在營幕當中,我豈能獨自回家和妻子同寢”。如此忠信,難能可貴。
不過,達味此刻卻下定決心要處死他。於是,給了當時的統帥一個密令。讓他們在烏黎亞領兵進攻的時候,孤立他,讓他寡不敵眾,死在敵人的刀下。果然不久,烏黎亞就戰死了。等過了喪期。達味便把烏黎亞的太太娶回到了宮裡。
當時的納堂先知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就來僅見達味。然後,講出一個比喻:“有一個窮人,只有一隻羊。有一個富人,牛羊成群。有一天,一個客人到這個富人家裡作客。富人卻把窮人的那隻羊,唯一的那一只羊,搶了過了,殺了,款待客人。這事你怎麽看?”達味聽了,頓時震怒。説這個人該死。並且,他要讓這個富人七倍償還那個窮人。
聽到此,納堂先知指著達味説:“那個富人就是你!”
舊約的這個故事,我們似乎都不陌生。有的人也許已經聽過許多遍了。然而,在今天的福音光照下,再來尋味這篇歷史,卻有另外一種感覺。
福音中,耶穌為了鼓勵人祈禱的時候不要洩氣,所以,就講出一個寡婦和不義判官的比喻。寡婦的哀求很明白:伸張正義。雖然這個判官並不是什麽包青天,可是,為了自己耳朵清凈的緣故,也要受理這個案子。如此類推,耶穌説:“天主所召選的人,日夜呼求他,他豈能不給他們伸冤嗎?”
說到“冤”,說到“苦”,似乎為生活在加拿大的人來說,這個詞用得有些太過夸張了。“冤苦”畢竟離我們這些平常人還是稍微遠了一些。然而,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疾病和災禍,倒是每一個人都不可倖免的。在這樣的困惑中,我們通常都是自我鼓勵,發揚那種白手起家的創業精神。偶爾聽到的某個朋友,或者同事,他們如何如何在艱難中生存,發展,發達的消息總是能夠激勵那些事業或者家庭中失意的人。
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這麽頑強。有的人在艱難中染上惡習,不能自拔;有的人失意落魄,絕望自殺。
無助的窘況,在個人來說,是一種災難。然而,在許多聖人的眼中,卻是人們學習祈禱,依賴天主的機緣。那些曾經絕望失意的人,如果在最后一刻仍舊能夠堅持對於天主的信心的話,他們也不會就此輕言放棄,撒手人寰。
比喻中的那個寡婦,自然是一個無助弱勢的代表。如果有另外一個方法,她也不會如此苦苦哀求一個聲名狼藉的判官。天主,自然不同於這個判官。箴言上説:“上主遠離惡人,卻俯聽義人的祈禱”(15:29)。
在艱難困苦中向神祈禱,好人壞人都會,因為這是人的一種自然反應。歷史中十字軍東征的時候,他們向天主祈禱;穆斯林的教徒反擊的時候,他們也曾向自己的阿拉禱告。那樣的禱告,不得不讓人質疑:天主究竟會俯聽哪一邊的祈禱呢?
其實,祈禱只有兩種。發自信仰的和不信的。天主所俯聽的,只是那些發自信仰的祈禱。無信,無心的祈禱。只不過是人圖個良心平安,自欺欺人的花哨名堂而已。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實際和靈性的效果。
許多時候,就算在我們這些所謂的信徒生活中,我們的祈禱也可能會是一種“不信”的禱詞。例如,在達味的錯誤中。他應該如何向天主祈禱呢?他的生活如果用他所“倡導”的正義來衡量的話,按照他的話來説:“該死”。如果他希望天主是一位正義的天主,是一個忌邪的天主,那麽,當他自己恭敬邪神的時候,殺人姦淫的時候,又該如何處置自己呢?所以,我們在聖詠中看到許多“悔罪”的禱詞。其中有些就是達味在懺悔當中向天主的祈禱文。
面對他人的不義,我們總是希望天主能夠及時干預;對於自身的痛苦,我們切望天主可以及時地消除;至於那些我們看不慣,看不順眼的人,我們甚或希望他們可以人間蒸發,五雷轟頂。然而,在許許多多這樣的“祈禱”中,我們也許犯了和達味同樣的錯誤:言不由衷。當達味說要處死那個“富人”的時候,他卻沒有自殺謝罪。所做的,也不過是悔罪的祈禱和補贖而已。這就是人性的根本:寬以待己,嚴以待人。我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愛我們更多一些;自己比他人更好一些;煩心的事情更少一些,然而,許多時候,我們自己的生活卻一點一點地滑入自己所譴責的行列。社會中,那些“政客”的話不可信,就是因為他們許多都是賊喊捉賊之輩。“抵制腐敗!”口號喊得越想的那個,經常是下手最恨的一個。如果我們都不會傻到相信那些政客的惑眾之言,難道天主會被人類幾句有口無心的漂亮話所迷惑嗎!所以,聖經才説:“天主遠離惡人”。這個惡人如果還是個“會”祈禱的惡人的話,那就更加可怕了。
“義人的祈禱”必得天主的俯聽,就是因為這些義人不只是如此祈禱,他們也是如此地生活。當他們祈禱可以得到更多的天主之愛的時候,天主的愛也會給予自己所不中意的人;當他們祈禱天主公義審判世界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是第一個懺悔己罪的人;當他們祈求天主的原諒的時候,他們也總愿意成為第一個原諒他人的人。這也就是耶穌經常強調的一點:當我們希望得到寬恕的時候,首先應該寬恕那些得罪自己的人。
如此説,義人的世界是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無憂無苦呢?事實並非如此。耶穌在強調了“恆心祈禱”的功效之後,隨之感歎説:“但是,人子來臨時,在地上還能找到信德嗎?”換句話說,義人的祈禱,天主必然俯聽。然而,我可以稱為義人嗎?我是那個可以在“天主面前行走”的人嗎?當慾望和仇恨,嫉妒和貪婪左右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時,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自稱為義人了。
人在俗世,固然不可以免俗。不過,不能免俗不等於完全俗話。耶穌雖然感慨信德的珍稀寶貴,但是,他卻沒有削減人類得救的信心。他所給予我們的信仰乃是一個在血肉之軀中成長,成熟的信仰。完全真空中的“德行”固然令人羨慕,卻並不能讓人得救。達味在墮落為“罪人”之後,仍舊可以成為“聖王”,就是因為他那些真摯,真心的祈禱。無信的祈禱,讓義人淪為罪人;發自信德的祈禱,卻可以讓一個罪人成為義人。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特別強調祈禱要恆心的最主要原因。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