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該背著十字架來跟隨我

蒙特利爾在一年之內,已經有兩位市長因為瀆職受賄而被罷職了。每次看到這些新聞,我都不禁會問:“這些人在受賄的時候,難道就不知道有今天么?”為什麼還是有一個有一個的去嘗試同一個結局呢?這樣的結局,肯定不是這類人想要的。可是,這確實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說到“選擇”的問題,我們通常都會把“選擇”這個行動和自己想要的東西等同。換句話説,如果一件東西,一個行動是出自我們的選擇的話,那麽,也必是我們想要得到的。不過,這些“市長”被抓的新聞卻證明給我們:有的時候,你選擇的東西,不一定都是你所想要,所追求的。這類人每一次在賄賂面前,選擇了錢財。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決定了他最后走向監獄大門的最終“選擇”。所以,他們所選擇的,結果從始至終就不是他們所要追求的。
這就如同聖保祿所描述的一樣:“我當行的善,卻沒有去做;我不想做的惡,我卻做了”。人性的選擇經常如此。該選擇的人,該做的事,我們常常錯過;然而,不該去説的話,不該去妥協的惡,我們卻經常隨著去做。
有的人説這是來自人性的軟弱。是與生俱來的,沒有辦法改變的。可是,在今天的福音中,似乎耶穌卻有著另外一個說法。當耶穌詢問他的門徒:“人們説我是誰?”的時候,他其實早已經經歷過這種問題的攷驗。事實是什麽?當然是人多嘴雜。説他什麽的也有。聖經中只是列舉了幾種說法:説他是先知,是若翰,或者是厄里亞。可是,實際的情況中,我想不只是這些。那些法利賽人怎麽説他?那些教會的權威怎麽看他?那些外邦人又如何評價他?......
其實,這些人如何評價耶穌,根本無關緊要。耶穌自己也根本不在意這些。他所在意的,是門徒,這些被他所召選的人,也是和他最為親近的人,是如何看他的。所以,他繼續問説:“你們説我是誰呢?”
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在那麼多門徒中,只有伯多祿一個人脫口而出:“你是天主的受傅者”。其他的門徒呢?難道他們和伯多祿的想法一樣嗎?還是有其他的顧慮,而不敢說出口呢?
雖然,伯多祿這樣説了。他其實根本不明白“天主的受傅者”是什麽意思。否則,他在後來就不會勸阻耶穌去耶路撒冷了。然而,耶穌繼續給他們解釋了“天主的受傅者”的含義:“人子將要受苦,被殺,第三天要複活”。這就是“人子”將要選擇的命運。
這個命運,必須首先要是耶穌自己的選擇才會完成。耶穌在傳教的時候,門徒,群眾,那些跟隨者,這些人對於耶穌都寄予不同的期望,不同的要求。有的人希望他將來成王;有的人希望他是位革命者;有的人希望和他一同富貴;有的人則藉著他來飛揚跋扈。面對這些眾多紛雜的期望和認同,耶穌也需要經歷內心選擇的過程。多數的人們覺得他要“復興以色列”;事實上,他也是眾望所歸。再加上手中的能力,施行的奇跡。這些因素不得不讓耶穌再次選擇自己作為“人子”的身份。按有些人的說法就是:難道耶穌非要接著死亡來救贖我們嗎?不死就不能了么?
然而,耶穌沒有犯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投機取巧,不勞而穫,貪求捷徑的心理。在這麼多的可能性“身份”當中,國王?先知?革命者?還是天主的受傅者?究竟哪一個選擇才是正確的呢?
耶穌抉擇的方法,也就是他傳授給我們方法:“誰若為了我的緣故而捨棄性命,必要獲得生命。”他也曾以不同的方式向天父祈禱:“父阿!如果這杯苦爵是你想要的,那就成就吧!”聖母瑪利亞在接受天使報喜的時候,也說了同樣的話:“就按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選擇一個“受苦的默西亞”,這個抉擇,不僅僅是群眾和門徒所排斥的,就連耶穌自己也曾經一度懷疑過:“父阿!你為什麼捨棄了我?”選擇成為“天主的受傅者”,似乎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可是,還有比這件事情更加不容易的,那就是:堅持自己的選擇,成為天主的受傅者!這,也就是十字架的真相。
這種經歷和我們並不陌生。凡塵中的我們,為了生計,為了幸福,為了事業,為了理想,都曾經有過不同的選擇和追求。這個想要一個好父親,那個想要變成富翁;這個願意成為成功人士,那個願意做好一個好丈夫...這些決定,其實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不只一次。可是,能夠堅持自己的選擇,並且最終完成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了。
天堂,沒有人不想去;但問題是:究竟有幾個選擇了走向天堂的道路?地獄,是人都厭棄;可是,芸芸眾生,在通向地獄的大門上,擁擠奪路。為什麼呢?
耶穌説:“你們應該由窄門而入”。這扇窄門,就是每一個人身上的十字架。十字架是一個神聖的標記,但不一定是時時喜歡的標記。人生許多所謂的高尚的,美好的,健康的東西,也都是一種十字架的感覺。比如,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基督徒。這是一個高尚的追求。可是,追求的背後,一個人需要付出許多犧牲才可完成。這種犧牲,就是我們背起十字架的感覺。人生許多應該選擇的事情,不一定時時都是我們“喜歡”做的。但是,不要為了自我一是的喜好,而放棄了應做的選擇。這就是耶穌所說的:“誰為了我的緣故而放棄性命,必要獲得生命”的含義。追隨耶穌,尋找真理,何時何代都是一種高尚的追求;可是,這種追求需要我們每日瑣碎的抉擇:在我們應該作的,和喜歡作的,兩種之間的抉擇。偶爾,兩者也許會合一;但如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話,耶穌的方法就是“捨棄自我”。這種捨棄不是對於自我的厭惡,而是如同滴水融入大海的過程。滴水入海,並非沒有了自我,而是讓自我的生命得以充盈延續。同樣,人選擇了耶穌,也不是讓自己的生命消弭殆盡,而是讓自己微小的生命變得充實生動。也就是耶穌所說的:“更豐富的生命”。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