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在本鄉不受尊重(谷6:4)

最近剛剛看完了武志紅所寫的《七個心理寓言》一書。書中說到一個“為誰而玩”的問題。說是有一群小孩子經常在一個老人的門前玩耍,讓這位老人很是煩心。可是,面對這樣的問題,這位老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卻與眾不同。他沒有去找那些孩子的家長去投訴,也沒有去斥責那些孩子們。反而,他卻給了每一位孩子25分硬幣。並且,他還告訴他們:“多謝你們在這裏玩耍,使得我這個老人也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第二天,孩子們又來到門前嬉戲。於是,老人最后又給了他們一點錢,只不過比昨天少了些:一人15分。第三天的時候,等到孩子們玩累了,老人説:“我現在老了,沒有什麽錢,今天就每人5分錢吧”。這個時候,孩子們都生氣了:“我們玩得這麽辛苦,你就給我們5分錢打發我們嗎!不給你玩了!”
從此之後,孩子們再也不到這位老人的門前來玩了。
其實,老人的方法很是簡單。孩子們最初到他門前遊戲,乃是處於淘氣,自娛自樂。換句話説是“為自己而玩”的。可是,老人就利用25分錢,把這種“為自己而玩”的心態,轉變為“為錢而玩”的心態。所以,最后,這些孩子覺得得到的錢太少,不值得去玩的時候。老人的目的就達到了。
現實中這種故事屢見不鮮。人固然不是為了這25分,可是,工資,獎金,他人的贊賞等,也是許多人“玩”的原因和動機。也因此,當外部的這些動機改變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也會隨之波動,出現抱怨,不滿,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許多孩子最初喜歡學習,只是因為簡單的好學心,好奇心,可是,家長為了能夠控制孩子的分數,用獎勵和金錢來督促孩子的時候,孩子內在的動機就會消逝,將來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迎合那些外在的動機,獎勵,贊賞等。所以,父母和師長的贊賞和批評就成為這些孩子開心和痛苦的主要因素。
作人如此,當然很是辛苦。不過,許多人還是如此作人。所謂的“面子”,他人的評論,肯定,為許多人而言,仍舊春風得意的主要因由。
耶穌基督,作為人類當中的一份子,一定深諳作人的道理。相比之下,他作人的風格就顯得特別灑脫,特別成熟。人世間的這些世俗哲學并不能累及到他。當他説:“先知除了在本鄉,沒有不受尊重的時候”。他所要表達的乃是一種惋惜。 惋惜自己的同鄉人与天主的救恩失之交臂。雖然説,講經解道乃是一種權威的表現,但是,耶穌在家鄉講道并沒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意思。人們拒絕他,並不是因為他的道理不中聽,而是因為他只不過是一個苦力的兒子。換句話説,人們對他的反應就是:“你憑什麼這麽聰明!”,你憑什麼向我們講道?
其實,縱觀整部新約,拒絕耶穌的人們遠遠不只是他的同鄉而已。面對這樣的拒絕,耶穌自身的價值觀,對於自己的認識並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他既沒有因了人們的反對而自暴自棄,更沒有竭力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力量,為的將來可以出人頭地,令人折服。換言之,他明白自己的價值在哪裡,他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什麽。他只是向人宣布救恩的喜訊。這就是他的價值。所以,當黑洛德要求他證明自己就是天主子的時候,耶穌根本不屑於去回答他的問題。
 然而,“先知在本鄉不受尊重”這句話,許多時候卻很容易被人誤用。先知固然有的時候被人拒絕,但是,不代表所有被人排斥的人都是先知。如果一個人因為自身的毛病和驕傲而孤立人群的時候,他不應該引用這句話來自我保護。並且,頗有貶低他人的味道。“我是先知,當人別人不中意我了!”這樣的話,絕非出自聖經和信仰。人人固然都覺得自己是千裡馬,怨天尤人,抱怨伯樂“不常有”也固然是人性索然,但是,是不是天主的千裡馬,那還是需要用切實的行動來證實的。
信仰的價值,一定是來自於內在的,然後在外在的行動中完成的。耶穌在家鄉受到排擠的事實,也就是在反面地告訴我們:我們基督徒的價值并不是自己的鄉親,自己的團體,甚或這個社會所能夠給予的。真理固然最終會得到多數人的認可,但是,真理也不總是握在多數人的手裡。也許,我們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也應該如同那些孩子一樣,應該明白自己是“為誰而玩”的,不要操勞一生,最后才發現自己過去的擔心和掛慮,只不過是虛幻泡影而已。信仰最終帶給人的是一種生活的灑脫和自由,如果一個人因為信仰而增多煩惱的話,那麽,也許他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信仰的動機了。教會中所有聖人的生活都很清苦,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們的生活也充滿了灑脫和自由。人世間的這些掛慮焦心,冷眼是非,人情冷煖,等等,都已經不再能左右他們的內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在那裏,生活的動力和目標又在那裏。這,其實,就是信仰的魅力所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