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二主日:耶穌顯聖容

四旬期的第一個主日是關於悔改的要求。一個人接受信仰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悔改。但是,悔改的路,並非一條容易,舒服的路。許多人都不願意再接受“悔改”的呼籲。特別是在今天,對和錯的問題幾乎都被簡化成了“生活方式”的問題。沒了對和錯的區分,當然也就沒有罪過的說法了。沒了罪過,自然悔改也就無從談起了。
其實,耶穌的門徒在初期跟隨他的時候,比我們現在也沒有輕鬆多少。許多門徒,包括十二位宗徒在內,雖然日日跟隨着耶穌,但是,各懷心意,瞻前顧後。耶穌看到門徒的軟弱,并沒有像常人那樣大加斥責,輕視看低他們。他是一位良師,也是一位益友。他懂得如何循循善誘,讓自己得門徒一天一天,一點一點地成長起來。所以,在走向耶穌撒冷的途中,他在山上顯示出自己光榮的一面。耶穌這麽做,就是為了一個目的:堅固門徒的心,給他們一最后的希望。
“希望”在我們的教會中被視為一種德行。与信和愛併列。但是,我們日常的信仰生活中多數論及信德和愛德,而很少有機會論及“希望”之德。
記得有一次和一些朋友到一間寺廟參觀,在園子中看到有一個所為的許願池。池中丟了許多硬幣。這些都是拜佛的香客們許願的時候丟下去的。朋友中有幾個人也順手丟下了幾個硬幣。由於好奇,我就問那幾個朋友求的是什麽?幾個人的說法幾乎沒有多少區別,“求財”,“去病免災”。雖然他們都是信佛的,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求的是“成佛”,或者“升天”的願望。
這個正讓我想起我們教會的道理。教會之所以將人人都有的希望視為一種“德行”,就是因為基督徒最大的希望就是相信和渴望耶穌所許諾的一切,也就是天主之國。然而,我們對於世間萬物有諸多的希望,例如,希望健康,希望美貌,希望無病,希望生財等等。可是,對於自己整個的人生,甚至永生,是否也有同樣的希望呢?也許許多人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耶穌説:“你們求,就得以得到”。這句話不是比喻,而是一種承諾。但是,如果“永生”,“意義”和“價值”從來不在我們的希望之列的話,這些又怎會憑空實現呢!
希望之所以不同於信德,就是因為除了相信天主的許諾之外,還要有情感和願望,也就是情緒上,感覺上的認同。人是一種有感官動物。如果一件事,我們只是理智理解,是不會產生任何行動的。支配行動的,除了人的理解之外,更加需要情緒和感情。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憤怒的樣子時,我們就可以從反面知道情緒的作用了。如何做基督徒的道理,也許人人皆知,但是,如果沒有一種希望,喜歡,和追求的情緒作為動力的話,任何基督徒的行為都是做不出來的。
希望除了對我們自身尤為重要之外,對於其他人,也是一件職位珍貴的禮物。耶穌在顯聖容的時候帶給門徒們的希望是什麽呢?是天主的許諾和光榮。但是,這種光榮和許諾并沒有留在山上,而是和門徒一起下山,帶領他們走向耶路撒冷。在耶穌死後,複活之後,初期教會在遭受迫害,不被認同的時候,就是這種希望讓我們的教會生存下來。
我們知道,一個人痛苦的時候,最好的藥物,就是帶給他希望,生存的希望。可是,這種希望並不是簡單的一席話,或者一篇道理,一些水果可以帶給他們的。朋友生病了,孩子遭受了挫折,喪失了生活的希望;鄰居出了車禍,家庭的夢想破滅了等等。那麽,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如何帶給他們希望呢?就是像耶穌一樣地陪伴他們。經驗告訴我們,真心的陪伴可以帶給痛苦的人最大的希望。這樣的一種陪伴,其實,就是愛德的實行了。
因此,四旬期除了齋戒,祈禱之外,也應該是一個傳播希望的時間。許多人流落街頭,坐監入獄,就是因為他們喪失了生活的希望,甚至生存的希望。基督徒的責任不是去“審判”這些誤入歧途的人,而是以希望把他們帶回正途。這段正途,最終會引領他們一起參與基督的死亡和複活,重新獲得一個信的生命。這就是基督徒最大的希望。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