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治癒癩病人

中國古時有一句話説:“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查則無友”。意思是告誡人們做人處世不可太過執著,否則,沒有人可以跟你處得來。這樣一句話表面看起來似乎很合乎所謂的“中庸之道”,又似“打太極”的道理。過去的時候,許多老華僑教育下一代為人處事不要太多執著,應該學會圓滑處事,這樣你才會廣結善緣,不至於處處樹敵。所以,在這樣的一種社會環境,或者團體環境下,“法製”是不可能的,因為人人都不想去做那一個黑臉的包公。人人都想處處逢源,朋友遍天下。有什麽得罪人的事情,還是讓那些所謂的“傻瓜”去做吧。
其實,所謂的“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其真正的意義並非在鼓勵人們做人處世放棄原則,怎麽討好人怎麽做,而是提醒人們在堅持作人正直的前提下也應該學會靈活掌握,以免成為毫無人情味的偽君子。換句話説,就是讓我們在律法和人情之間掌握好一個平衡的尺度。人情不夠,所謂的律法就沒有說服力;律法不多,人情就淪為私情,失去其價值。在這個律法和人情的問題上,我們可以在耶穌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具體的行事標準。比如,在本日的福音中,耶穌就留給我們一個經典的例子。他來到世界上的主要使命就是為了宣告天主之愛的來臨,所以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及時地幫助和治癒那些有需要和病痛的人。就算是安息日也不例外。因此,那些反對他的人就汙蔑他是一個“犯法者”,“不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可是,今天我們看到,耶穌並非不守法律。在他治癒了那個癩病人之後,他即刻命令他去見大司祭,並且“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祭品)”(谷1:44)。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如果一個人得了癩病,就需要被團體隔離起來。並且被視為“不潔”。就算他的病痊癒了,他也不可以自己走回團體,應首先讓司祭檢驗之後,確定沒事了,才可以重回團體。耶穌如此叮囑那個病人,就是因為耶穌來“並非為廢除法律,而是為了成全法律”。
有一篇小故事可以作為註腳。説是有一個荷蘭的商人在非洲發現了一種特別高貴的花種,所以,他就花重金買來培育。當花開的時候,果然不同凡響。花開之艶,無處能比。許多朋友看到他院子裡這麽多漂亮的花朵,都想從他那裏買些迴去。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雖然這個人平時都算慷慨,但是,一想到將來自己可以壟斷整個花市,他的那點慷慨早已經無影無蹤了。
於是,那個商人種植的花一年比一年多,在上市之前,他想種植上萬株,然後一次性賣到市場,賺上一大筆。可是,雖然他的花一年比一年多,不過,花朵卻一年比一年小,而且,顔色也越來越慘淡了。這可急壞了那個商人。最后沒有辦法,他就找來專家問病。那個專家看了看周圍的環境,然後告訴他説:“你的花開得越來越小,乃是因為花粉授粉的緣故。因為你的鄰居種的什麼花都有,所以,你院子里的花也和那些牡丹,芍藥什麽的混合了”。商人聽了自然苦惱無比。他問專家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專家想了想説,“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你的鄰居也都種上這種名花,這樣每年授粉的時候,你就不用擔心有其他的花粉飄到你的院子了”。商人聽了無奈,雖然心疼,也只好如此了。果然,第二年的花立刻又恢複了原來的美麗,而他鄰居的院子了,也照樣開滿了同樣的鮮花。自然,最終賺錢的也就不止他一個人了。鄰居也終有所得。
所謂“孤花”不能自賞,一個人做好人的時候,也不應該缺少了愛心和理解。一個基督徒就算你早晚誦經,日日守齋,可是,當別人犯錯的時候,你絲毫沒有同情和惻隱之心的話,你的“名貴”似乎也不會持久的。真正的善,不在於自己標新立異,恃才傲物,而是在於“兼善天下”。成為好人,成為好“基督徒”並不是讓我們有了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的理由。相反,真正的循規蹈矩,應該如同耶穌一樣,成為傳達愛心的途徑。一個老人看到晚輩做錯了一件事,你是走上前去,斥責批評,大肆羞辱,並且理直氣壯地冠以“忠言逆耳”的口號呢,還是,私底下細心開導,循循善誘呢?一個基督徒聽到一些關於他人的流言蜚語,是立刻大放厥詞,大嘆“世態炎涼”呢,還是制止流言,共談一些有建設性的話語呢?堅持原則,難道一定就不通情理嗎?!作人正直,其實是不需要冷酷無情的。
所以説,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至清”,但不是“清高”的“清”。真正的“清”應該是包容的,兼善的,就如同耶穌基督一樣,他來到世界不是為了“審判”世界,而是為了最終拯救這個世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