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瑪11:6)


最近這段時間,本地的交通情況十分糟糕。許多地方都在堵路修路。加上大橋需要修補,所以,堵車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有。當我每次不小心被堵在滯留的車輛長龍中的時候,我都刻意地提醒自己,切忌不可急躁,因為那個時候是最容易出事故的情況。路上走的多了,我就觀察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在堵車的時候,人們開車的習慣特別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比如,有一次,我看到有一輛車從輔路上高速。按照道理,這輛車沒有先行權,是應該避讓高速上面的車輛的。可是,那天特別的是,那輛在高速行駛的車輛遠遠看到有車輛加入,立刻就換線到裏面,早早地為輔路的那輛車讓開了道路。說來也奇怪,他這樣的舉動,使得後面的幾輛車也都主動為上高速的車輛騰出了位置,交通也疏通了許多。
不過,這樣的場面不是每天都有的。我也看到過兩輛車因為搶路而相擠相撞的。眼看到另外一輛車已經無路可走,可是,裏面的車死就是不讓。有的時候,也會因此出現車禍,導致所有的人都受到影響。
每次看到人們拼命查車的時候,我都會留意看那輛車里是不是也掛著唸珠或者佛珠什麽的。我在想:“如果兩輛車因為搶路而撞車了,兩個司機下車一看,結果都是一個教堂的教友,或者一個佛堂的香友。此時此刻,應該是怎樣場面呢?”許多次,我被人無理搶路的時候,舉頭一看,原來對方的車里面還掛著一大串玫瑰唸珠。也許,這些人挂唸珠在車里面,已經不再是祈禱和提醒自己的意思,而更加像是“護身符”的意味。換句話説:圖個吉利而已!想得更深一層,當有些司機滿嘴粗話,開車咄咄逼人的時候,也許他們不覺得這樣的舉動和自己的信仰有任何的關係。或許,他們是去教堂的路上,或者剛剛從教堂裏面出來?
這個時候我在想:我們開得車,有的時候就像一個面具。人們在面具下面的時候,許多作為是讓自己都感到吃驚的。但是,偶爾看到一個好的“牓樣”的時候,我們許多人的內心都會產生一種模仿的衝動。這就是牓樣的影響和力量。
生活像堵車這種事情,似乎不足一提。但是,畢竟這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他許許多多這樣的小事情,恰恰構筑了我們整個人格和信仰的組成。所以,印度的甘地曾經説:“人性不是本惡的。愛的影響可以駕馭殘暴的傾嚮。因此,我們決不可鄙視人性”。
人性固然“非惡”,可是,生活中像作弊,搶路,偷竊,殺人等等,這些的確都是確鑿的惡性。其實,許多時候,我們內心的這種“善”好像是處在一種睡眠的狀態。我們需要一個“牓樣”來喚醒自己內心善和愛的力量。所以,有的時候,他人所形成的這種大環境就成為左右我們選擇善惡的主要因素。比如,在一個較為文明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麽緊張。大家主動的排隊,自覺的遵守公共秩序。而在一個比較浮躁的社會中,人與人一有摩擦,即刻開口大罵,甚或拳腳相加。這樣的例子更加確定“牓樣”的力量是如何的關鍵。
可是,有的時候,我們找不到一個具體的牓樣可以去模仿。所以,我們的選擇就有些迷惑徬徨。詢問朋友或者專業人士,他們也很難幫我們自己拿主意,作決定。這個時候,也許就是我們將信仰加深一層的機會:與其仿效這樣一個信仰道德的楷模,為何不自己去作這個楷模呢?我們基督徒的信仰,不只是“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我們也應該成為他人的“光”,成為他人跟隨的對象。否則,我們跟隨耶穌的道路必定也是游移不定。
其實,許多時候,大多數的人都喜歡找一個楷模來追隨,因為,在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大可理直氣壯的説:“我又不是耶穌,我犯罪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如果他人將自己當作了楷模,我們就不能夠隨便用這種托詞來推卸責任了。因為這就像父母在子女生命中的影響一樣,你的所作所為直接就可以影響另外一個人的生命歷程。
在聖經裏面,洗者若翰對於耶穌的作證之所以讓人震撼,不僅僅由於他那“火”一樣的講道,更加是由於他以身作則的生活作風。他的穿著像一個苦行僧,他的生活似一個隱士,他的作風就是一位先知。所以,耶穌反問那些在場的群眾説:“你們到荒野里,是為看什麼呢?是為看風搖曳的蘆葦嗎?為了看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嗎?阿!那穿細軟衣服的人是在皇宮里”。
說到穿著,馬克.吐溫曾經戲說:“衣著讓一個人成為人。沒有衣服穿的人在社會上也是沒有任何影響力的”。若翰在耶穌的眼中,乃是“先知中最大的一位”。他的衣著和當時那些所謂的宗教權威的衣著成為一種鮮明的對比。我想也許是因為這種意思,當今的教宗在他就職的時候,拒絕穿戴那套帝王般豪華的祭衣,而是用一套簡單的白色祭披展示給世界。教宗方濟各的衣著習慣,事後也證明了他那種簡單純朴的生活習慣。所以,福布斯的雜誌里,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三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其實,無論是人的衣裝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這些都是一個人成為信仰見證的基礎。為一個“信”徒而言,這樣的見證,其實也就是他迎接耶穌到來的最好的準備。一個奴隸的工作,無論做得多麽好,也不會得到主人的嘉尚,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逃避監工的皮鞭;朋友的付出,通常會得到認可,因為真正朋友的作為,乃是為他人著想。在任何宗教裏面,都會有一些人“刻板地”遵循真理的道路,在跌倒犯罪之後,又以可憐的淚水作為托詞,這樣的信從方式往往讓信仰不堪重負。信仰中,我們有一個楷模,耶穌基督,固然不錯。但是,信仰的目標不是讓人將耶穌像唸珠一樣掛在車里面,而是讓我們都能夠逐漸成為“基督的肖像”,逐漸讓他人在我們身上看到另外一個值得去模仿的楷模。
子女不孝,我們都習慣説:“嗨!現在的年輕人,可不如我們以前了”;朋友不合,有的人會説:“來的人都是這樣。無恥小人!”;社會不平,我們很容易就嗤之以鼻:“今天的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人心都沒有過去好了”。這樣的“慷慨之言”,為許多人而言,似乎説得越是慷慨越就能夠表明自己的清高。似乎對這個社會罵的越多,越就可以標牓自己的“出世脫俗”。對他人的批評和挑剔越多,也就越能顯出自己的“清高”和“純凈”。可是,這樣的行徑,畢竟不是信仰的作為。
一個人在嚴寒的聖誕之夜,看到人們熙熙攘攘,在一個蜷縮在墻邊的乞丐面前匆匆而過,他就脫口說:“現在的人們都怎麽了,眼瞎了麽?怎麽沒有一個人可憐一下這個窮人”。這個人一路說,一路揚長而去。這樣的人,會因了這樣一句憤世嫉俗的怨言而清高脫俗嗎?當然不會!相比之下,這個人比過去的人流只不過多了一張破口,一句怨言而已。
所以,雅各伯書中特別譴責這樣的“信仰”行徑,當你看到弟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候,你只是對他們説:“去吧!吃得飽飽的,穿得煖煖的”。這樣的話,乃是不信者的表白,因為就連魔鬼也擁有這樣的“信德”。

耶穌之所以稱若翰乃是“先知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因為他懂得為了默西亞:“他应该兴盛,我应该衰微”(若330)。人信主,不是为了吸取天主的恩佑,从而让自我变得更加高大,成就自我;人选择基督,乃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渺小,让天主的面容在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伟大。这条路,乃是若翰准备的道路,也是耶稣走过的路。这条路,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信徒面前选择的道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