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的比喻


我們現在的教宗方濟素以生活簡朴聞名。自從升任羅馬主教到今天,他的這種簡朴平易的生活從來沒有改變過。今天又有一篇特別地報道提及教宗在羅馬的“御車”。不過,他的“御車”並不是那輛豪華的教宗專用車,而是一輛跑了三十萬公裡的法國老爺車。本來這輛車是一位神父捐給梵蒂岡作為紀念的,如今卻有幸成為教宗的專車了。
其實,教宗還是樞機的時候,就經常搭地鐵上班下班,探訪那些貧民窟的窮人。如今,雖然他坐在羅馬的寶座之上,擁有影響世界的權威,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任何原則。
看到這篇報道,我和作者一樣,對教宗自然充滿贊譽之情。可是,沒有出現在媒體上的另外一面是:教宗如此簡朴的作風,並非是教廷里每一個人都喜歡的。許多人覺得教宗開一輛老爺車“沒有必要”,或者有些譏諷地説,“沽名釣譽”。反對的人中,不只是有神父,修女,也有主教,樞機。這些人如此“看不慣”教宗的簡朴作風,乃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作風會因此而受影響。試想一下,教宗尚且如此,那麽,其他在梵蒂岡工作的神父也好,修女也罷,自然就更不敢奢侈浪費了。不過,這些人通常不會就此罷休的。他們為自己奢侈生活辯護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詆毀他人的簡朴作風。這樣的行徑和今天那些詆毀耶穌的法利賽人如出一轍。
法利賽人“看不慣”耶穌,無非是因為他“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其實,耶穌和幾個罪人吃飯,認識幾個稅吏,為那些法利賽人,又有什麽關係呢?就是因為耶穌如此作為,將那些法利賽人的虛偽本性暴露無遺。所以,他們才遷怒耶穌,以至於最終要殺死他而後快。
面對這些虎視眈眈的法利賽党,耶穌還是沒有放棄拯救他們的機會。如此,他才講出了這篇絕美的“浪子迴頭”的比喻。
耶穌之所以講出這個比喻,主要是為了教育身邊的聽眾:稅吏也好,法利賽人也罷,在天主的眼中,什麽才是真正的“義人”,什麽才是真正的“罪人”。
義人和罪人的問題,其實是所有宗教中最為關切的問題。在舊約時代,人們相信雅威只是降福那些義人(詠513),並且“使義人享用你的財富”(詠1714)。換句話説,一個人如果是義人,自然會得到天主的降福;而降福的主要表現,也就是在於財富的增加,健康的保持上。
然而,當天主的選民被流放的時候,他們開始質疑這樣的“義人”概念是否正確。因為“義人所遭遇的,反如惡人所應得的”(訓814)。也就是説,有的時候,“好人”在世界上“不一定有好報”。所以,他們的結論就是:世上沒有一個只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720)。
在這樣的信仰背景之下,我們再來重新回顧浪子迴頭的比喻:浪子的罪,最終起初在於離開父親,也就是天父,隨從自己的私慾,放任自流,揮霍無度。這樣一種生活其實是所有罪惡的共同經驗。罪惡的包裝永遠都是華麗而充滿誘惑的:自由,快樂,解放等等。然而,當人們徹底為罪惡所操控的時候,罪惡會將他們棄若弊履,像垃圾一樣背叛,拋棄他們。所以,那個小兒子最終的結局乃是又髒又臭的豬圈里。不僅如此,他人的鄙棄也顯露無遺,因為他想要吃豬食,也沒有人給他。試想一下,一個人無論是賭博,嫖妓還是醉酒,吸毒,開始的時候似乎總是充滿了所謂“快樂”的時刻,然而,最終那個人只會被罪惡所欺騙:那個帶給他“快樂”的原因,也就是後來懲罰他,讓他變為奴隸,充滿謊言和酸苦囚犯的原因。
人,至少多數人都會在痛苦中痛定思變,其心改過。那個小兒子也不例外。所以,當他決心離開那個曾經讓他瘋狂過,也讓他遭過罪的“異鄉”的時候,他已經沒有了過去的那種驕傲和浮夸。他不敢再以兒子的身份自居,更不敢向父親奢求什麽。唯一想要的,就是父親的接納。哪怕是在父親身邊作一個僕人,也好過在客死他鄉。
逃離罪惡之地,迴歸父家。這樣一個決定需要相當的勇氣和對父親的信心。一個浪子之所以被人欣賞絕對不是因為他是浪子的原因,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敢於迴頭的“浪子”。世界上那些被各種邪惡和惡習所束縛的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個“善終”,重獲新生的。
小兒子回到家,父親的反應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父親給予他的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接納:這就是“義人”之所以稱為義人的標準。這樣一個標準和舊約時代人們的理解具有天壤之別。那些生活在舊約法律之下的人們以為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法律的尊嚴,人們可以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後以“義人”自居。然而,在耶穌的福音中,“人靠信德成義”。換言之,一個人是否在天主眼中稱為義人,並不在於他的自我感覺如何,他人對於他的評價如何,而是在於他對於天父的信德,在於天主對於一個靈魂的接納。
所以,如此成義的方式不得不令那個“長子”有所反感。“我畢生伺候你”換句話説,在長子看來,次子如此“成義”,也未免太過簡單,對他太過不公平了吧。其實,長子如此看法,也是因為他以“義人”,或者説,孝子自居。“這些年來,我服侍你,從未違背你的命令”這樣的抱怨,也就是那些法利賽人對於耶穌的怨言。不過,長子雖然自覺完美,可是,他並不是自我想像的那麽完美。因為他的“義”讓自身成為拒絕他人,自視清高,嫉妒人,排斥人的工具。一個缺少愛心的“義人”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法利賽人。
正因為如此,真正的宗教總是一種開放的宗教,懂得尊重他人,接納他人的宗教。一個真正的信徒,絕對不會是一個用所謂的“信仰”畫地為牢,故步自封的信徒。所以,一個基督徒的善總是“兼善天下”,与樂者同樂,与憂者同優。耶穌説:“愛你的鄰人如你自己”也就是讓我們學會一點一點地關懷和接納鄰人,因為天父是如此接納了我們。所以,耶穌説:如果一個人到祭臺前向天主獻祭,他想到還有弟兄需要他的寬恕与諒解,那麽,他應該先放下祭品,先去和自己的兄弟和解,再來獻祭。此時的祭獻才是天主最為中意的祭品。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