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升天節
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升天”一詞為我們並不陌生。許多佛教和本土的神話故事中,經常會提到一些聖賢成仙升天的神話傳說。在成語中,還有“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說法。當然了,我們今天所慶祝的耶穌升天節並非只是一個遠古的傳說而已,它的確是一件歷史中的事實。
說到耶穌升天的歷史性,其實又會關聯到耶穌複活的歷史性。耶穌的奧跡都是彼此相聯的,否認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沒有辦法成立了。其實,教會的所有信條也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基督徒只是接受部分的道理,或者只是相信部分的信條的話,那麽,他就不可以稱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在過去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異端。
關於耶穌升天的歷史性,聖經中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去描述。所有的證據就是耶穌的宗徒們和他們的傳人。這些人生活的見證就是對於耶穌升天,以及所有奧跡最為有力的佐證。既然如此,今天的我們也不必將精力浪費到這些無謂的“護教”辯論之上,因為信仰和靈魂的拯救并不是靠著證明和邏輯來實現的。
不過,在耶穌升天的這個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到基督徒信仰的整體圖像。“升天”事件,無論是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中,還是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都是代表着一種功德的圓滿。當然,耶穌所做的一切不可以用“功德”來描述,可是,升天也恰恰是標誌着他救贖工程的完滿成功。在人性的常識中,當一個人功德圓滿的時候,也就是他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了。人類的世界是一個魚龍混雜的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喜樂,也有悲哀。有真情,也有假意。有美德,也有邪惡。這樣一個充滿了變化無常,喜怒哀樂的世界,通常都是人們愛恨交錯,甚至曾經傷心的地方。所以説,對於一個修行到達圓滿,或者使命徹底完成的人,天主給予他最大的賞報,就是令其升天,離開這個無常的塵世。因此,在教會很大的一段歷史中,人們都特別推崇“出世”的思想。出世思想的果實就是隱修士的誕生。隱修士之所以“不食人間煙火”,就是為了脫離俗世的荒誕和虛無。那麽,拯救這個世界的方式,也就要靠著一種神性的,相反俗世的生活態度去警醒人們,令其悔改。
可是,如今的社會似乎不能認同這種完全“出世”的生活態度和價值。一個人與世無爭,與世隔絕,真的就絕對優越過千千萬萬在俗世中備播勞碌的俗人百姓嗎!
幸運的是,耶穌並非鼓勵人們去度一種絕對的“出世”的生活。所以,他在自己離開世界的時候,同時交付給門徒們一項“入世”的使命:你們要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16:15)。既然是要宣講福音,那麽,大門緊閉,足不出戶,自然就不能夠完成使命了。宣講福音,不只是口頭的宣認,更加是“為了什麽人,成為什麽人”,就如同聖保祿宗徒所講的一樣。
所謂的出世和入世,其實恰恰表明了我們基督徒信仰的基本特性。我們的“召叫”乃是一種出世的行動,因為沒有這種獨一無二的召叫,基督徒就不為基督徒了;在接受了耶穌的召叫之後,我們的使命則是一種“入世”的行動,沒有了這種使命,基督徒的“信”亦不可以辨出真假。換言之,基督徒領洗入教,並非要成為一種不解人情事理,不知變通的怪人;同時,基督徒也不可以混淆為偶爾做些好事的“好人”。畢竟,我們的信仰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種“勸人行善”的理論而已。
出世和入世完美的結合,說起來固然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已。比如說,教堂應該是我們“出世”的地方,應該是世界上的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一塊淨土,呵呵,可是事實上許多時候教堂內的複雜遠遠甚過塵世的紛爭;家庭,也應該是我們“入世”的第一場地,是我們基督徒踐行信仰,實踐許諾的處所,可是,許多人卻把家庭當成了出世的廟宇,住宿的旅館;大家形同陌路,只不過是一群偶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遊客而已。許多時候,人們帶到家庭裏面的,不是信仰的果實,愛德的感染,而是內心的齷齪和仇恨,人性的卑鄙和黑暗。如此“入世”,不入也罷!
另外一方面,出世和入世的平衡也反映在我們教會的靈修上。真正的“靈修”,不應該是排斥人性,甚或貶低人性的,相反,它應該去改良和提升人性。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種十分不解的情況:一個人出名的熱心,可是,性格古怪,脾氣孤僻,与他人很難相處,這個時候我們不僅會問:“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熱心’嗎?”所以,許多時候我們也説,成為一個好基督徒之前,先應該學好作人的道理。因為好的基督徒不是“另類”的一群人,而是一群真正的好人。
說到耶穌升天的歷史性,其實又會關聯到耶穌複活的歷史性。耶穌的奧跡都是彼此相聯的,否認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沒有辦法成立了。其實,教會的所有信條也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基督徒只是接受部分的道理,或者只是相信部分的信條的話,那麽,他就不可以稱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在過去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異端。
關於耶穌升天的歷史性,聖經中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去描述。所有的證據就是耶穌的宗徒們和他們的傳人。這些人生活的見證就是對於耶穌升天,以及所有奧跡最為有力的佐證。既然如此,今天的我們也不必將精力浪費到這些無謂的“護教”辯論之上,因為信仰和靈魂的拯救并不是靠著證明和邏輯來實現的。
不過,在耶穌升天的這個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到基督徒信仰的整體圖像。“升天”事件,無論是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中,還是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都是代表着一種功德的圓滿。當然,耶穌所做的一切不可以用“功德”來描述,可是,升天也恰恰是標誌着他救贖工程的完滿成功。在人性的常識中,當一個人功德圓滿的時候,也就是他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了。人類的世界是一個魚龍混雜的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喜樂,也有悲哀。有真情,也有假意。有美德,也有邪惡。這樣一個充滿了變化無常,喜怒哀樂的世界,通常都是人們愛恨交錯,甚至曾經傷心的地方。所以説,對於一個修行到達圓滿,或者使命徹底完成的人,天主給予他最大的賞報,就是令其升天,離開這個無常的塵世。因此,在教會很大的一段歷史中,人們都特別推崇“出世”的思想。出世思想的果實就是隱修士的誕生。隱修士之所以“不食人間煙火”,就是為了脫離俗世的荒誕和虛無。那麽,拯救這個世界的方式,也就要靠著一種神性的,相反俗世的生活態度去警醒人們,令其悔改。
可是,如今的社會似乎不能認同這種完全“出世”的生活態度和價值。一個人與世無爭,與世隔絕,真的就絕對優越過千千萬萬在俗世中備播勞碌的俗人百姓嗎!
幸運的是,耶穌並非鼓勵人們去度一種絕對的“出世”的生活。所以,他在自己離開世界的時候,同時交付給門徒們一項“入世”的使命:你們要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16:15)。既然是要宣講福音,那麽,大門緊閉,足不出戶,自然就不能夠完成使命了。宣講福音,不只是口頭的宣認,更加是“為了什麽人,成為什麽人”,就如同聖保祿宗徒所講的一樣。
所謂的出世和入世,其實恰恰表明了我們基督徒信仰的基本特性。我們的“召叫”乃是一種出世的行動,因為沒有這種獨一無二的召叫,基督徒就不為基督徒了;在接受了耶穌的召叫之後,我們的使命則是一種“入世”的行動,沒有了這種使命,基督徒的“信”亦不可以辨出真假。換言之,基督徒領洗入教,並非要成為一種不解人情事理,不知變通的怪人;同時,基督徒也不可以混淆為偶爾做些好事的“好人”。畢竟,我們的信仰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種“勸人行善”的理論而已。
出世和入世完美的結合,說起來固然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已。比如說,教堂應該是我們“出世”的地方,應該是世界上的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一塊淨土,呵呵,可是事實上許多時候教堂內的複雜遠遠甚過塵世的紛爭;家庭,也應該是我們“入世”的第一場地,是我們基督徒踐行信仰,實踐許諾的處所,可是,許多人卻把家庭當成了出世的廟宇,住宿的旅館;大家形同陌路,只不過是一群偶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遊客而已。許多時候,人們帶到家庭裏面的,不是信仰的果實,愛德的感染,而是內心的齷齪和仇恨,人性的卑鄙和黑暗。如此“入世”,不入也罷!
另外一方面,出世和入世的平衡也反映在我們教會的靈修上。真正的“靈修”,不應該是排斥人性,甚或貶低人性的,相反,它應該去改良和提升人性。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種十分不解的情況:一個人出名的熱心,可是,性格古怪,脾氣孤僻,与他人很難相處,這個時候我們不僅會問:“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熱心’嗎?”所以,許多時候我們也説,成為一個好基督徒之前,先應該學好作人的道理。因為好的基督徒不是“另類”的一群人,而是一群真正的好人。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