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13

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14:11)

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 14 : 11 ) 在聖經當中,法利賽人總是代表着一幫信仰上的偽君子。一個人之所以負有“偽君子”的綽號,乃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們是“穿著長袍,喜歡在街市上被人問候”的宗教權威;另一方面,他們是一幫赤裸裸的市井小人,利慾熏心,無所不為。有的時候,一個公開的惡人,倒不必讓人害怕。大街上罵罵咧咧的醉漢,人只要躲開一點,也就沒有什麽危險。倒是那些所謂“披着羊皮的狼”更加讓人懼怕,因為你不知道他“慈眉善目”的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殺機。如果一個人交了偽君子朋友,那麽,他遲早會遭到算計。所以,耶穌在聖經上也時時提醒我們應該躲避“法利賽人的酵母”。所謂“近墨者黑”,道不同,還是不要同路。 法利賽人之所以虛偽,今天的福音中又提供了一個佐證。聖經上説,“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到他家中座席。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所有的座上客,應該多數都是那些法利賽党的。赴宴的時候,自然人人都“西裝革履”,打扮的瀟灑漂亮。就好像今天我們去參加朋友的婚宴一樣,大家談笑風生,互稱風雅。然而,這種“紳士風度”沒有幾分鐘就被揭穿了。當主人家邀請大家入席的時候,那些法利賽人個個在爭首位,也就是我們今天的貴賓席。為了這樣一個座位,大家你爭我搶,有辱斯文。什麽“經師的風度”,“道德的楷模”,在一個座位前,大家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我想類似的場面,有的時候我們到今天也曾見過。我們團體過去每次搞活動,幾乎每次都會因為有人想要坐貴賓席而抱怨喪氣。婚宴的時候,特別是當大家等待已久的時候,飯菜一上桌,即刻被人搶的一乾二淨。每次看到這些,不得不讓我想起今日聖經上法利賽人爭座的一幕。 其實,耶穌在這裏藉機教育聽眾,不只是為了告訴人一種社交禮儀而已,更加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去領悟真正的信仰精神。設想一下,一個人覺得自己應該坐首位,自然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無人能比的原因。換句話説,自視清高,目中無人。然而,一個人的人品和德行,並不是靠自我的感覺成立的。他的行為,其實就是他品行高低的最權威界定。平時裝得像一個聖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天主 … 天主 … 祈禱 … 祈禱 … ”然而,別人對他稍有不遜,即刻惱羞成怒,甚或粗口相加的話,那麽,他平時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一些自欺欺人的把戲而已。生活中,這樣的機會天天都有。開車的時候;購物的時候;赴宴的時候等等。有些事情雖然微小,

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路13:30)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些新移民分享這段福音,當我們讀到“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這句話時,有一個人啞然失笑。我們大家都好奇地問是什麽原因。他説:“這樣看來,我們國人得救的不少啊!”“為什麼?”大家都被他這句話搞得一頭霧水。“因為聖經上這樣說了:‘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 …’, 這其實不就是說得‘插隊,加塞儿’嗎?世界上還有誰比我們國人更善於插隊加塞儿的呢?你們說不是嗎?所以,我們國人應該是進入天國最多的人 … ”大家聽後,只得哄然一笑。 當然了,天國之門,不是靠得推擠,插隊,才可以進入的。不過,也不是靠著身份,資歷,血統或者什麽種族的“優劣”而排序的。當有人問耶穌説:“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這句話的時候,他的意思就是問:是不是只有那些被揀選的人才可以得救?在人類的歷史中,只有一個民族稱自己為天主“特選的”民族,就是以色列民族。所以,在舊約中,那些“選民”經常和天主理論自己的特權和待遇。他們覺得自己優越於其他的種族。那麽,自然而然地,在走向天國的道路上,他們也應該“先於”那些皈依的外邦人了。 不過,耶穌並沒有直接回答那個人的問題,而是間接地引導他明白真正的問題。“你們應該由窄門而入”。表面來看,耶穌的回答,似乎答非所問。那個人的問題是:誰可以得救?而耶穌的答案卻是:如何才可得救? “誰可以得救?”這樣的問題,實質上來講,并不是一個信仰和宗教性的問題。真正的信仰,絕對不會滿足人們這種對於“生死”的好奇心,或者“預言”的。相反,越是那些邪門歪教,越是喜歡蠱惑人心,越是喜歡很確定地告訴人“誰誰可以得救。誰誰要下地獄 …  ”有的更加荒謬:“誰如果不聽從我們,不信我們的教門,必然要入地獄”。歷史上的巫術和迷信,幾乎都是迎合人們這種對於永生的好奇心而衍生的。 然而,耶穌不是一個政客。所以,他不會曲解聖經,只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或者討好權威。他乃是一位救主。他來是為了帶給人類真理和救恩。所以,對於那種“無聊”的問題:什麽選民的身份了,誰可以得救了?等等這樣的問題。他不屑於回答。他的一切言論都是為了帶給人類救恩。因此,他的回答著重於“如何才可以得救?”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得救?”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信仰和宗教性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也是界定一個團體,一個個人,究竟是否一個信仰人士的試金石。在一個教會團體內,我們為何入教?為何領洗?是為了謀生?是為了出名?是為了退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路12:49)

“火”在聖經上的含義主要有兩種:一是代表天主的義怒和懲罰。比如,舊約中天主降火燒毀索多瑪城,先知厄里亞祈求天主降火燒毀假先知等;一是代表人類所要經受的攷驗(格前 3 : 13 - 15 )。每一個人的“工程”或者功德,要經歷火的攷驗,如此才可以辨出真偽。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當耶穌説:“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的時候,他的意思應該是指的一種攷驗。這種攷驗的結果,也許是人與人之間的“分裂”:“兩個反對三個,三個反對兩個”。這種“分裂”是不是和耶穌在榮進耶路撒冷的時候所代表的“和平之子”相互矛盾呢?耶穌這裏也特別說到:“你們以為我來是為地上送和平嗎?”當然,如果一個人對於耶穌的話,斷章取義地片面解釋的話,自然就沖突矛盾了。可是,在本質上,耶穌這裏所說的“和平”和“分裂”是相互一致的。因為真正的和平乃是建立在真理之上的。真正的和平不是一種灰色地帶,模棱兩可的妥協和讓步。清朝的時候,政府為了“求和”,割地賠款,這樣的“和平”根本不算是和平。就算是在我們的家庭當中,無論是父母子女之間,還是婆媳妯娌當中,如果大家有矛盾各自藏在心中,笑裏藏刀,在外人面前粉飾太平的話,頂多也是一種“虛偽”,更不能算是一種真正的“和睦之家”。記得小時候,許多老教友經常告訴其他的基督徒,所謂好的基督徒就是“忍氣吞聲”,永遠“讓一步海闊天空”。只要不和他人有矛盾和衝突,這樣就算是“好教友”。但是,隨手繙閱一下聖經,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基督徒”並非如此“是非不分”,晦暗不明的。舊約當中的先知,哪一個不是為了真理而見證犧牲的?新約中,耶穌的門徒中,又有幾個不是為了真道而殉道致命的?我們的主耶穌,如果在比拉多面前屈膝變節的話,也就不會受十字架上的酷刑了。 當然了,一個人如果只是口頭上談論真理,是不會有“分裂”的。新約中的法利賽人,他們雖然熟讀經書,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因為真理的緣故去開罪於那些邪惡的貴族和高官。他們為了害死耶穌,排除異己,可以煽惑群眾公開宣認:“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君王”(若 19 : 15 )。同样,那些投机的商人,虚伪的政客,之所以“黑白通吃”,处处逢源,就是因为他们只不过是打着真理的旗号,中饱私囊而已。 不过,当一个人不只是口头上宣認真理,并且在行动上按照真理去做的时候,这个人就很難成为世俗当中的“處處逢源,八面玲瓏”的人物了。德蕾撒姆姆为了天主的召叫,时不时地要得罪

你們應當醒寤!

“醒寤”就是覺醒和明白。 在耶穌的教導中,醒寤幾乎總是和祈禱相提並論:“你們醒寤祈禱吧!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瑪 26 : 41 )。“所以你們應當時時醒寤祈禱,為能使你們逃脫這一切即將發生的事,並能立於人子之前(路 21 : 37 )。耶穌如此將醒寤和祈禱並論,我想是因為只有人經常祈禱的人才可以保持醒寤,而保持醒寤的方法,也就是不斷地祈禱。 “醒寤”這個詞,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就是一個人頭腦“清醒”的狀態。人頭腦清醒,才不會冒失,才不會犯錯,才會懂得逃避危險,才會分清孰輕孰重。世界上的人,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頭腦“不清醒”。而且,有的時候,越是神經病越覺得自己最清醒。可是,世界上的人真得都這麽清醒嗎?看一看每日的新聞即刻明白。如果每一個人都是清醒的,就不會有那麽多的災禍和罪惡了。就連我們自己,迴頭看看過去,也會發覺自己曾經有過的“不算很清醒”的時刻。 其實,無論從自我的經驗來看,還是從大處著眼,人類的歷史來看,“聖人一天還要跌倒七次”,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所以,人不可能一輩子,時時處處地那麽清醒。但是,有些特定的場合,為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還是比較容易清醒過來的。記得唐後主李煜,一生雖然文采橫溢,可是,一直到亡國之後,才在明德樓下分清楚忠奸:他總算看清了身邊的人。越王勾踐,之所以後來可以復國,也是因為他曾經有亡國的恥辱,唯一讓他保持日日清醒的竅門就是在於:苦膽,也就是説,借著苦膽的苦來明白亡國之苦,自身之苦。今天,在我們這個城市里,那些因為腐敗而被抓的承包商,因為醜聞而下臺的市長,他們的“清醒”也似乎開始於被抓和被審的那一刻:追悔莫及。我們自己的生活里,有的時候也有這種“清醒過來”的經歷:失敗的時候,才明白誰是真朋友;生病的時候,才明白誰是真親慼;經歷了大的變故之後,才看清楚那些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家庭?健康?工作?還是夢想? 人在這些情況中所有的“醒寤”,概括而言,就是一種“後知後覺”。俗語説“吃一塹長一智”。經過了,做過了,後悔了,才會明白。不過,人生許多事情,是沒有這種從頭再來的機會的。畢竟來說,在監獄和死亡中的時候才有的清醒,似乎來得太晚了! 耶穌在他的比喻中論及“醒寤”祈禱的時候,他主要就是為了讓我們避免這種“後知後覺”的清醒。人生只有一次,許多時候,機會也只有一次,糊塗不起!所以,他告訴我們應該“束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