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伯多祿

耶穌複活之後曾經多次顯現給自己的門徒們。他的出現帶給門徒的不只是鼓勵和希望,也是信仰上更深一層的啓示。
本福音中,在耶穌第三次的顯現中,他交託給伯多祿炤顧自己“羊群”的責任和義務。耶穌自己一直都是“羊群”的善牧。如今這位善牧要離開這個世界,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炤顧他的羊群,所以,也在離開之前要委托一位值得他信賴的門徒,代替他來繼續引導和炤顧信仰上的“羊群”。
在聖經里,所有追隨上主的人,都被成為天主的“羊群”。聖經之所以喜歡用“羊群”來稱呼信徒,乃是因為真正的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真得就如同羔羊一樣,善良,純朴,有的時候甚至成為這個社會的獵物和犧牲品。羊群無論多大,一隻發飆的惡狼就可以將他們驅散。在這個“適者生存”的世界上,善良的靈魂就如同羔羊的脆弱,似乎任何一種野獸都可以將他們吞沒。因此,羊群的命運通常都和牧人的品質息息相關。善牧愛護自己的羊群,知道如何炤顧他們,帶領他們,並且替他們驅散騷擾的狼群。而僱傭的牧人絕不如此,他們吃羊肉,喝羊血,在危險來臨的時候還會棄他們而去。
耶穌乃是善牧,他也如此稱呼自己。他對於羊群的愛,讓他特別細心地選擇下一個接班人。作為一個善牧,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對於羊群的愛了。就是這種愛,區分了一個牧人的好壞。在耶穌的眼中,一個人對於他的愛,和對於他羊群的愛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可能憎恨天主,反而可以愛基督徒。“愛屋及烏”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當耶穌看好伯多祿的時候,還是要再次提出那個最為基本的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耶穌這裏對於伯多祿的要求,不只是“像他們”一樣地愛他,而是“比他們更愛”他。伯多祿的回答毫不猶豫。“主,你知道我愛你!”
但是,耶穌又兩次重複這個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
自己師傅三次重複這個問題,不禁讓伯多祿感到些許的憂傷:難道師傅不相信自己的話?難道他懷疑自己的決心?
如果伯多祿生活在今天,恐怕他不會如此憂愁。如今的人們可是隨口說上千遍萬遍“我愛你”而不感到些許的責任。在許多人的言語中,“我愛你”就如同“早上好!”沒什麽兩樣。什麽時候說多,對誰說過,恐怕都不會記得。
不過,伯多祿並非這樣的人。他雖然有些耿直,但是,對於耶穌的愛卻如烈火一般熾熱。所以,當耶穌第三次詢問他“你愛我嗎?”的時候,他開始感到這句話的凝重和份量。
事實的確如此。當伯多祿回答“主,我愛你!”的時候, 他就接下了炤顧羊群,為羊群犧牲的責任;他也就許下了將來為主致命的誓願。他的命運在回答的那一刻,也就完全不同了。
其實,一句真正的“我愛你!”也就是我們決定為另外一個人改變生命旅途的一刻。這句話除了含有興奮,喜悅和幸福之外,也應該帶有些許的凝重和深沉。因為“愛”是一種總和的行動,她在日常生活中會化整為零,分散到,包含在每一句話中,每一個行動中。所以,保祿在格前十三章中詳述“愛”的含義:“愛是含忍的,慈祥的,不嫉妒,不自大,...不做害人的事,與真理同樂,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也即是説,當一位基督徒謙虛的時候,助人的時候,忍耐的時候,包容他們,理解他人的時候,他也就是在愛別人。所謂的“理解”,“忍耐”,“寬恕”等等,都只是愛的別名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年輕夫婦口中的“我愛你”,隨著歲月的變遷,消融在老夫妻間相對無語的默契,以及草地散步的牽手中。
愛的這種深沉的層面,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感觸到的。許多人誤以為每天“主阿,主阿”地嘮叨個不停,大道理不離口,唱高調,擺熱心,就是愛天主的憑證;每天做工賺錢,供子女花銷,逢年過節買個禮物就是對於他人的關愛。其實,大錯而特錯。許多時候,另外一方感到的並非是愛情。面對如此的虛偽,耶穌稱他們為“法利賽人”,斥責他們為欺淩弱小的人,稱他們為“撒謊者”。
耶穌之所以看重伯多祿,主要是因為他對於天主的愛是如此執著,如此的純朴。他的心中沒有虛偽和掩飾。雖然他之前也曾犯錯,也曾經軟弱。但是,在耶穌的眼中,愛心一顆遠勝功德無數。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覺得他較他人更加適合這個職位的原因。所以,他將自己最心愛的羊群托付了給他。
生活中,耶穌也許沒有將他整個的“教會”托付給我們,但是,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從天主那裏接受的“羔羊”去炤顧。我們的家人,朋友,路邊的乞丐,世界另一端的難民,所有這些為我們所知,能力所及的那些有需要的人,都是我們的“羊群”。面對這些人,我們不能只是説:“去吧,吃得飽飽的,穿得煖煖的...”,那樣,只會使得我們變成法利賽一樣的“基督徒”。成為耶穌培養的善牧,就如同我們的教宗方濟所說的一樣:“我們應該身上帶有羊群的氣味”。悲歡離合,乃是人生之歌,所以,“与哭啼的一同哭泣,与歡笑的一同歡笑”也就成為善牧最真實的寫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聖神降臨節

聖伯多祿,聖保祿

复活雅依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