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13

基督君王節(路23:35-43)

基督君王節(路 23 : 35 - 43 ) 在大自然的世界里,萬事萬物的生活存在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則和規律。有這麽一種昆蟲,紅紅的貝殼,生活在森林深處。它們需要吮吸一些野果子的汁液過活。可是,這種昆蟲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們在長大離巢之前,通常最后的一次飲食,就是他們的母親(昆蟲)。 每一年產卵的時候,這種昆蟲都會生出許多小昆蟲。所以,當這些小生命出來的時候,他們需要不停地吮吸果汁才可以成長。因此,他們的媽媽就要晝夜不停地到周圍尋找果子,然後,艱難地拖著比她自身還要龐大的食物回巢。等她回來的時候,卻已經發現自己的小孩子已經在那裏嗷嗷待哺了。如此,她又要急著出去,再去尋找新的食物回來。就這樣日復一日,母昆蟲要不停地出去覓食,直到有一天她累得再也走不動的時候,也就是小昆蟲長大離巢的時候。它們在離開母巢時最后的一餐,就是吮吸完累死的母親的汁液,然後各自離去。 這種昆蟲的“做法”如果是在人類的世界里,自然就是一種高尚的犧牲。然而,為自然界的這些生物而言,他們只是在遵循著傳遞生命的生存法則而已。自然也就沒有什麽高尚不高尚的說法。 自然界所有的生命中,只有人類是可以不按照大自然的規律生存的生物。所以,許多時候,人類既可以成為拯救他人的英雄,也可以作出“禽獸不如”的惡行。自由意志,可以說,既是人類的祝福,也是人類的詛咒。因此,一個人如何運用自己的自由意志也就成為決定自己命運的標準。 耶穌的一生,是他自由選擇的一生。無論是在受洗的時候,還是在他山園祈禱的時刻,他的自由意志都經受過和我們常人同樣的攷驗:按照真理(天父的話)去活,還是讓真理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實現? 耶穌雖然經歷了我們常人的困惑,但是,他和我們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於:他總是讓自己的生活去追尋真理的帶領。他如此的生活方式,最后體現在十字架上的表現。當那些所謂的宗教“首領”和士兵們都在譏笑他説:“如果你是默西亞,就從上面下來吧!”的時候,他沒有想小說裏面所想像的那樣,或者像偽經裏面所記載的那樣,從十字架上走了下來,並且立刻懲罰了所有那些迫害他的人。這樣的場景也許是我們常人所喜歡的結局,可是,卻不是一個“受苦的僕人”應走的道路。作為天主子,天主的揀選者,基督,他的一生就是為“應驗先知”,就是為“承行父的旨意”。耶穌在世的生活,就是為了指示給人類:人應該如何按照“天主的話”去生活。 世界上有兩種人

未來的災難(路21:5-19)

人們年輕的時候,雖然精力充沛,自持聰明,但是,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犯錯之後反省和學習的過程才能夠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穩重。缺少了這一份成熟,許多時候會給人們留下一些不可彌補的錯誤。 曾經有幾個青年人,他們都是比較聰明幹練的生意人。再事業上,他們幾乎已經略有所成。但是,在自己的家庭生活里卻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挫折。於是,他們決定卻拜見一位遠近聞名的隱士,聽教於他,求取生活的智慧。 隱士見了他們,聽到他們那種求知若渴的心切,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當他們問及如何得到智慧的問題時,那位隱士領他們走到了院子中間,指著庭前的十顆樹説:“在這十顆樹當中,有一顆是剛剛死掉的。如果誰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辨別出來,那麽,他就已經領悟了智慧的鑰匙。但是,你們只可以藉著觀察,而不是刨根剝皮來辨別”。 隱士説這話的時候,當時正是嚴冬時節。幾棵樹的樹葉幾乎落盡,只剩下零星一點枯枝敗葉。單單靠著眼睛來辨別,實在是有些困難。可是,這些年輕人中,有的為了表現自己的才智,立刻走到樹旁甄別判斷。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大多數人的心中幾乎都有了答案。有的人根據殘留的敗葉來分析,有的人靠著樹根的多寡來判斷,有的人則是通過樹皮的紋路來總結 … 總之,大家的方法不一,結論也是各異。聽著這些答案,老人的臉上沒有任何認可的表情。等到所有的人都回答完了,還剩下一個青年若有所思地站在那裏,遲遲不能回答。隱士追問:“年輕人,你可以決定那一顆了嗎?” 那個人又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肯定地對老人説:“我最快到明年春天才可以給你答案”。“為什麼?”老人故意問到“難道你不能通過自己的才智來觀察和推理出來是哪一棵樹嗎?看看,其他人不是立刻就可以做到的麽?”青年人下面的一段回答,著實讓隱士贊同不已。他說:“冬天的樹,都是死相。很難分辨。況且,有的樹就算枝幹已經死掉了,然而,它的根也許還沒有乾死。來年照樣可以發芽吐枝。所以,我認為最快分辨的時間,也是到明年春天的時候。如果是活樹,始終是要發芽的”。 聽到這個答案。老人欣慰地説:“年輕人,你已經找到了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然而,在場的其他人卻聽得有些不明不白。於是,大家都追問詳情。 老人繼而拿出一個雞蛋來問大家説:“誰能告訴我,如何在最快的時間里,用最快的方式,在這幾個雞蛋里找到小雞呢?”那些人聽到之後,一時間有些不明所以。老人繼續説:“小雞就在雞蛋裏面,對嗎?然而,現在打碎

複活的問題(路20:27-40)

过去曾经听说过一件关于监狱生活的故事。有一对好朋友因为一桩诈骗案而同时入监。服刑十年之后,他们对於监狱那种见不得天日,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已经无法忍受了:“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於是,他们两个人都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自杀之前,他们都想和自己的家人,特别是自己的老父亲说上最后一席话。两个人的年龄都不算年轻了。他们的父亲也都年迈体弱,已经步入古稀之年。 第一个人打电话回家,几次都没有人接听。最后,终于接通了自己表妹的手机。原来,他的父亲生病住院,危在旦夕。那人听到这里,心里自然焦急万分。赶紧嘱咐自己的表妹把电话递给他的父亲。然而,他的表妹转告他父亲的意思说:“你的父亲不想见你。他临终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生了你”。然后,电话就挂了。那个人听了。当晚也就自杀了。 第二个人的经历几乎一样。他的父亲也是年老体迈,在医院疗养。当他拿起电话,带着绝望和悔恨跟他的父亲道别的时候,他的父亲却用微弱的气息告诉他:“我死不了。我还等着你出來孝顺我呢!”。那个人听了这段话,再也没有勇气自杀了。几年之后,刑满释放。终于回到了父亲和家人的身边。终于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 这两个同样经历的人,最终走入了不同的命运,也许就是在于他们在询问:“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所得到的答案不同所致。最让两个人挂心不下的,就是他们的老父。第一个听到父亲那种以自己为耻的态度之后,他感到这个世界真得再也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於是,轻生而去。然而,第二个人在电话的另一端却听出了父亲对於自己的希望和爱。他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仍旧没有放弃他,还特别“需要”他来孝敬自己。正是这种“需要”的爱,让那个人从监狱的煎熬中坚持了过来。 如此,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德国作家维克多些的一本关于集中营生活的书。这本书的主题乃是反省人生如何寻找意义。作者自己则是在集中营中幸存的少数。他的书,也就是在集中营生存下来的整个描述。 据作者说,在集中营的监狱中,每一年圣诞节到新年的这段时间里,监狱中死亡的人数最多。导致死亡的原因,多数不是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是多数人在这种佳节团圆的时期,放弃了心中幸存的那点希望和期盼,乃是“心死”所致。一个人一旦丧失了生存的欲望,其他一切的方法都是没用的。 在这些死亡的人中,有些是自杀的。按照监狱的习惯,他人不可以解救那些试图自杀的人。所以,帮助他人的方式,只有提前预防。作者

稅吏匝凱(路19:1-10)

在一些受西班牙文化所影響的國家,比如,墨西哥和菲律賓,人們通常在每年的聖周五和新年的時候舉行一次特別的宗教遊行。這個遊行的規模非常龐大,所以,也就成為人們年年所舉行的慣例。在這一天,人們會抬出一個有真人尺寸的十字架,十字架上面是一個黑色的耶穌體像。據說,菲律賓的這個十字架原本是來自於墨西哥的。由於在海運的途中,船隻失火,所以,耶穌的體像也就由原來的白色變成了碳黑色。這個十字架如今仍舊保留在馬尼拉唐人街附近的教堂中,每天供人瞻仰和朝拜。通常,到十字架前面祈禱的人都喜歡用手去觸摸聲像,手或者腳。或許,人們相信藉著觸摸耶穌的聖像更容易得到天主的祝福。 平日里,來朝拜聖像的人就絡繹不絕。在聖周五遊行的那天,更加是人山人海。幾十個人一起抬著十字架在熙攘擁擠的人群中繞街而行。參加遊行的人個個爭相觸摸聖像,臨街朝拜。街道四周的人們也都拿出自家的耶穌聖嬰彫像,高舉在門口,窗口,用以接受十字架的祝福。 那裏的人們之所以特別熱衷耶穌的十字架,就是因為他們相信:透過朝拜耶穌的使自己,自己每日的痛楚和苦難,都可以和耶穌的聯合在一起。將這種祝福留在自己的家裡,也是希望天主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与他們同在,堅強,鼓舞他們。 “留住天主的聖像”為許多人而言,也就是“留住了天主的祝福”。然而,事實有的時候並不支持這樣的信念。在這樣的一個天主教國家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都是天主教徒。然而,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天仍舊在与貧窮和疾病作鬥爭。天主的祝福又在哪裡? 有的信徒對於這樣的問題,傾向於用一種神秘的解釋來回答:天主的祝福不是現世的,不是看得見的,乃是屬靈的,超性的。言外之意,你就算現在受苦,也不代表沒有天主的祝福。 這樣的傳統解釋似乎沒有什麽謬誤。可不只為什麼,這樣的論調為什麼聽起來這麽的生硬和刺耳。“難道天主的祝福就意味這苦難和貧窮,甚或疾病和痛苦?”如此祝福,恐怕許多人真得要敬而遠之了。 可是,現實當中,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對於天主的祝福的理解並非如此。當我們每次走近教堂,在天主的聖像前,在聖體櫃前向天主祈禱,祈求天主的祝福和恩寵的時候,沒有人是真得希望自己所求的“祝福”就等同於“痛苦”的。祝福,在今世就意味著身體健康,家庭和睦;沒有貧窮,沒有痛苦。然而,許多時候,之後的結果似乎和那些參加遊行的人們一樣:一切照舊! 一成不變的生活究竟說明了什麽呢?是天主的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