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吏和法利賽人祈禱的比喻(路18)
在耶穌的這篇比喻中,法利賽人和稅吏走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義人和罪人之間的對比。在當時的社會背景里,每個人都會覺得法利賽人是義人的代表,而稅吏則是公開的罪人的代表。然而,法利賽人真得如同那個社會所認同的,是純潔無瑕,表裏如一的“義人”嗎?這篇比喻所回答的卻是否定的。 祈禱,有的時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可以讓一個罪人蛻變為一個義人;而有的時候,它則可以揭露人性的虛偽,讓那些徒有其表的“義人”暴露出本來的面目。 那個法利賽人,那個“義人”,在耶穌的眼中,其實是一個真正的罪人。他的祈禱里充斥了驕傲和虛偽。“我不像其他人那樣 … 也不像這個稅吏一樣 … ”這樣的口氣乃是典型的偽君子的口風。這種人在炫燿自己的“好”時,總是先要貶低他人,詆毀他人,用以更加襯托自己的“好”,自己的“善”。一個人肯定自己的優點,可以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可是,如果為了肯定自己,炫燿自我而去貶低他人,那麽,就是驕傲狂妄的表現。生活中,類似的談話風格,為我們而言並不陌生。我們時時會聽到有些人滔滔不絕地説:“我不像其他有錢人那麽吝嗇,我做過 … ”,“我那天沒有生氣,如果換上其他人,早已經開始罵人了 … ”,“我每天都唸經,望彌撒,不像某些人一様,有的時候主日也不見人 … ” 有個比方打得好:看到他人比自己長得高,一個人有兩個選擇:或者自己站在高處与他人看齊,或者打斷他人的雙腿,讓他与自己看齊。前者的方法,可以激勵一個人的上進心;而後者的作為,則是那些卑鄙小人的無恥行徑。不能与“樂者同樂”,這樣的人,絕對不是真信徒。 那個法利賽人,在天主的聖殿里,竟然如此詆毀看低身邊的稅吏,他的心在哪裡,顯而易見。其實,許多時候,人們常常把天主的聖殿變成一個“賊窩”。走進教堂,看到的不是信仰中的真和善,而是是非和嫉妒,虛榮和仇恨。為了節日的彌撒,神父六品,主祭共祭可能為爭風頭而鉤心慪氣;為了一個座位,兩個人可以怒目相視,咬牙切齒;“那個女人怎麽在教堂穿成這樣?”,“他怎麽沒領聖體,難道有大罪了?”“她都離婚了,還來教堂做什麼 … ”這樣的思想,如果是在市井人群的腦子裡,不算什麽。然而,如果發生在每個主日進堂的信徒身上,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天主的聖殿,我們的教堂,理應是人間的一塊淨土:我們把焦慮和仇恨留在門口,懷著一顆喜樂善良的心,參與天主的盛宴,並且和所有的人共同分享這份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