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12

聖神降臨節

Image
聖神降臨節乃是教會成立的日子。教會的成立有賴於耶穌基督賦予的權威和神恩。所以,宗徒以及門徒們領受聖神,其實就是領受耶穌所托付的權威和能力。“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存留誰的罪,誰的罪就得存留”(若 20 : 23 )。 赦罪與否的問題,代表着一種權威。在這裏,耶穌授予門徒們一種來自於天上的權威。這個權威包括兩方面:赦免或者寬恕罪過和存留或者判定人的罪過。赦罪和定罪的權威不可獨立存在。這兩方面乃是相輔相成,彼此不可缺少的。可是,許多時候,人們在這句話中看重的多數是“存留”誰的罪過,而忽略了如何“赦免”罪過的問題。 在我們的經驗世界中,設想一下,究竟是赦免一個人的罪過容易呢?還是存留,或者説定一個人的罪過容易呢?答案很清楚。定罪遠遠容易過赦罪。因為定一個人的罪過,只要外在的證據充分,結果就可以出來;但是,赦免一個人的罪過,卻要訴諸一個人的內心和意向的問題。或許因為如此,人們在生活中都喜歡替人“定罪”而不喜歡赦免他人的過錯或者罪過。 當然了,這裏的“赦罪”并不是刑事上的赦罪概念,而是一種關乎永生,訴諸靈魂的行為。罪過的赦免並不能簡單地藉著權威和權力實現,而是一個人真心的懺悔和聖神的果實。比如,教會中的告解聖事,也是透過聖神賦予神父的權力和懺悔人的悔改行為完成的。沒有真心的悔改,就算是教宗也不可機械式地赦免一個人的罪過。 既然真心的懺悔是人們得到罪赦的關鍵,那麽,一個人如何才能夠幫助另外一個人做到真心懺悔呢?這就是門徒們在聖神降臨日所領受的“語言之恩”。 所謂的“語言之恩”在我們傳統的道理中經常被簡單地解釋為一種可以操萬國方言的能力。可是,今天再仔細地,更深入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那麽簡單。宗徒們當日的宣講帶來幾千人的皈依。也就是説他們的話打動了幾千人的心靈深處。一個人想要打動另外一個人的心靈,難道只是“嘴皮”上的功夫嗎?是不是説,你學了英文就懂得如何說服一個英國人了呢?還有,在父母和子女產生誤會,夫妻之間造成不合的時候,有多少次是因為語言不同造成的呢?所以,真正的“語言之恩”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多說幾門外語”的問題,而是一種可以打動人們心靈,感化人的能力和恩寵。在生活經驗中,我們特別清楚,那些曾經讓我們流淚悔改的話,通常不是什麽漂亮的哲理或者高調,而是出自真誠的關心和愛的語言。所以,在我們的內心因為困惑而感到抑鬱

耶穌升天節

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升天”一詞為我們並不陌生。許多佛教和本土的神話故事中,經常會提到一些聖賢成仙升天的神話傳說。在成語中,還有“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說法。當然了,我們今天所慶祝的耶穌升天節並非只是一個遠古的傳說而已,它的確是一件歷史中的事實。 說到耶穌升天的歷史性,其實又會關聯到耶穌複活的歷史性。耶穌的奧跡都是彼此相聯的,否認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沒有辦法成立了。其實,教會的所有信條也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基督徒只是接受部分的道理,或者只是相信部分的信條的話,那麽,他就不可以稱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在過去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異端。 關於耶穌升天的歷史性,聖經中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去描述。所有的證據就是耶穌的宗徒們和他們的傳人。這些人生活的見證就是對於耶穌升天,以及所有奧跡最為有力的佐證。既然如此,今天的我們也不必將精力浪費到這些無謂的“護教”辯論之上,因為信仰和靈魂的拯救并不是靠著證明和邏輯來實現的。 不過,在耶穌升天的這個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到基督徒信仰的整體圖像。“升天”事件,無論是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中,還是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都是代表着一種功德的圓滿。當然,耶穌所做的一切不可以用“功德”來描述,可是,升天也恰恰是標誌着他救贖工程的完滿成功。在人性的常識中,當一個人功德圓滿的時候,也就是他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了。人類的世界是一個魚龍混雜的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喜樂,也有悲哀。有真情,也有假意。有美德,也有邪惡。這樣一個充滿了變化無常,喜怒哀樂的世界,通常都是人們愛恨交錯,甚至曾經傷心的地方。所以説,對於一個修行到達圓滿,或者使命徹底完成的人,天主給予他最大的賞報,就是令其升天,離開這個無常的塵世。因此,在教會很大的一段歷史中,人們都特別推崇“出世”的思想。出世思想的果實就是隱修士的誕生。隱修士之所以“不食人間煙火”,就是為了脫離俗世的荒誕和虛無。那麽,拯救這個世界的方式,也就要靠著一種神性的,相反俗世的生活態度去警醒人們,令其悔改。 可是,如今的社會似乎不能認同這種完全“出世”的生活態度和價值。一個人與世無爭,與世隔絕,真的就絕對優越過千千萬萬在俗世中備播勞碌的俗人百姓嗎! 幸運的是,耶穌並非鼓勵人們去度一種絕對的“出世”的生活。所以,他在自己離開世界的時候,同時交付給門徒們一項“入世”的使命:你們要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16:15)。既然是要宣講福

是我選擇了你們(若15:16)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朋友在談論買賣房屋的事情。什麽價格了,風景了,管理費了等等。說得是津津樂道。有的時候真的會以為身邊的人全部都變成地產商了。也難怪,如今加拿大的地產市場格外火熱,利息也沒有狂升,人們似乎都想從中得利,唯恐錯過機會。雖然許多時候,都是聽到一些“喜遷新居”的好消息,但是,偶爾也會露出一些不盡人意的壞消息。新房出現了問題,爛尾樓,房屋詐騙等等,很是煩人。 房地產市場熱了,市場大了,也就意味着人們的選擇更加多了。在我們的經驗中,“選擇”越多,那麽,結果似乎就越好,因為你可以挑揀,比較的東西多了!許多情況中,的確如此。可是,這條規律在一些重要的人生問題上,似乎並非如此。比如,買房,結婚,找工作等。如果只有一間房可買,只有一個人可嫁,只有一份工可作,那麽,這就不是選擇。因為選擇至少是在兩件事情之間的比較和決定。許多房子可買,許多人可嫁,許多工作都可以做,這種“任君選擇”的情況聽起來的確很是吸引人,不過,事實上許多人在這些亂人眼目的多重選擇中,最終選擇的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差的一個。為什麼么?因為選擇不僅僅帶給我們更多可走的路,也同時帶給我們一定的阻力和矛盾。例如,一個小孩子牙牙學語,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你問他們什麽,他們就會説什麽。因為小孩子的本性是誠實的,他們的本性是單純的,沒有第二種選擇。可是,當父母因為他們説:“我攷試不及格”而懲罰他們的時候;當朋友因為他們説出真相而排擠他們的時候,他們的本性中就被人載入另外一種選擇:撒謊。什麽時候應該撒謊?什麽時候應該説真話?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有的選擇,可是,時間久了,他們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該說真話,什麽時候不應該撒謊了。其實到最后,小孩子那種誠實的本性就被徹底壓抑,淹沒了。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也用“選擇”一詞來定義門徒和他之間的關係。“是我選擇了你們”...我們知道,耶穌對於我們的選擇,意味着對於我們的愛。選擇,就意味着在兩者之間做出的取捨和比較。耶穌説“選擇”我們,究竟是在我們和什麽之間的比較呢? 我想這個問題,耶穌已經回答了。“人如果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13)。為什麽這個愛情如此偉大?就是因為這個人可以在自我和朋友之間,選擇朋友,而放棄了自己。人性的選擇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許多時候涉及到“自我”的問題。當人時時事事選擇“自我”的時候,許多高尚,美好的東西都會化為烏有了。見義勇為?

葡萄樹的比喻(若15:1-8)

Image
在耶穌的時代,種植葡萄就如同中國人種植穀麥一樣普遍。每一個男男女女都十分熟悉葡萄園的情形,都知道葡萄樹的成長過程。所以,如果借用葡萄樹來隱喻一些道理,恐怕是再合適不過得了。 舊約的時候,以色列子民經常被喻為雅威的葡萄園。在新約中,耶穌則將自己比喻為葡萄樹(而不只是葡萄樹的根而已),而我們所有信從他的人,則是葡萄樹的枝葉。一株葡萄樹包括樹根,樹枝和樹葉,是所有這些的總和。葡萄樹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結葡萄。因此,這個目的也是樹根,樹葉和樹枝的最終目的。可是,當一棵葡萄樹成長起來的時候,不是每一個樹枝都走向這個最終目的的。記得很多年前,我曾經幫人看管過葡萄樹。在那裏也學到一些管理葡萄樹的知識。一棵葡萄樹要想結出最多的果實的話,就一定要剪枝。因為那些不結實,只是瘋長枝葉的所謂的“野枝”,通常都長得很快,而且,枝葉繁茂,壓過那些帶有果實的樹枝。所以,如果園丁不能夠及時地剪枝的話,這些野枝不僅會吸收,浪費掉所有的營養,而且會壓過那些結實的樹枝,令其窒息萎縮。那麽,這樣下去的話,整棵葡萄樹就會成為一棵鬱鬱蔥蔥,枝葉繁茂的,不結果實的野葡萄樹了。 作為農民的耶穌自然也十分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也告誡我們這些跟從他的人:“ 凡在我身上不結實的枝條,他便剪掉;凡結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15:2)”。 如此而言,“結果實”就成為我們所有基督徒最終的人生目的,也成為我們人生的意義所在。“結果實”這個目標,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一個枝條結果實的過程,細究起來,恐怕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了。如果我們留意的話,當耶穌說到天父去“剪枝”的時候,他不只是剪掉那些野枝,而且還要修剪那些好枝條。因為就算是好的枝條,如果任其蔓延的話,最終也會成為徒有其表的野枝條。所以,結果實的過程,其實就是意味著你要犧牲掉一些看似繁茂,實則無謂的枝葉。否則,所有的營養和精力都會浪費在這些華而不實的茂盛上,最終一無所獲。 但是,一條樹枝,從中被人斬斷,這樣的過程並非是一種愉快的經驗。如果枝條可以選擇,可是說話的話,那麽,它們也許會拒絕這種疼痛的結果實的過程。如此,在這個葡萄樹和個別的枝條之間就會出現一種“目的”上的衝突:為整個葡萄樹而言,結果是就意味着要犧牲一些不必要的枝條,無論它們看起來多麽繁茂都好;可是,具體到每一個枝條,就算是那些好的枝條,每一個都想成為這棵葡萄樹上結實最多,粗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