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3

你們不能侍奉天主而又侍奉錢財

在中國,每年農曆初五的時候,許多鄉間地方就擺設酒席,歡迎“財神”到來。人們在自家供奉財神的神龕,不外是為了祈福發財,希望來年有個好年景。所以,許多做生意的店鋪里,多數也都供奉了財神。期盼生意興隆。 財神是真是假,其實人們不太關心。最主要的是圖個吉利,多得福氣。中國這些民間的所謂的“信仰”或者習俗和古代希腊的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萬事萬物,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專門的“神靈”來負責。文曲星,送子觀音,竈王爺等等。在這樣的一種民間信仰中,“錢財”和神靈,這兩者是沒有什麽衝突的。只要你供奉對了神靈,自然就會得到無盡的財帛。如此而來,“書中自有黃金屋”,“君子生財有道”等等,也都成了人們值得標牓的生財之道。正因為如此,許多生意人也都習慣稱自己是“信神”或者“信佛”的人。不過,這個“神佛”首先應該是那個賜他財路的那位才可。 然而,這樣的一種民間“信仰”和我們聖經中天主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耶穌在今天的福音中就特別地提到:你們不能侍奉天主,而又侍奉錢財。換句話説,在天主教的信仰中,並沒有“財神”的位置。如果有人入教是希望廣增財路的話,那麽,他從骨子裏就根本不算是天主教信徒。 天主不可和錢財並重,這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會認同的問題。不過,實際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要去變成乞丐,完全度一種清貧赤貧的生活。天主教的許多修會團體曾經都擁有許多財產。羅馬教廷的許多開支也都需要世界各地教會的捐獻。每一個教區日常的開銷也都需要許多金錢的維持。這些事實又說明了什麽呢? 在教會初期,教父的時代,他們中許多曾經概括性地稱:金錢乃是罪惡的根源。這樣的說法在今天,似乎會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最好也會被人定為:“吃不到葡萄,説葡萄酸”的心態。我們的教宗在昨天的彌撒中特別闡釋了基督徒對於錢財的態度。在他看來,今天的人們好像梅瑟時代的人們一樣,有一個“金牛”般的偶像,那就是金錢。對於金錢的偶像崇拜,這才是邪惡的根源。有人問教宗説:“對於錢財的崇拜,究竟觸犯了那條誡命呢?我怎麽在聖經中沒有看到呢?”教宗的回答就是:“第一誡”。對於偶像的崇拜。當人們用錢財替代天主的位置的時候,這就是相反第一誡的罪惡。所以,在耶穌今天的這個比喻中,那個不忠信的管家,之所以是“不忠”,就是因為他的腦子裡所想的,全部都是“為己所用”的錢財,而不是自己的主人。如此僕人,狼子野心,所以被斥為“不忠信”。 崇拜錢財為什麼

浪子的比喻

我們現在的教宗方濟素以生活簡朴聞名。自從升任羅馬主教到今天,他的這種簡朴平易的生活從來沒有改變過。今天又有一篇特別地報道提及教宗在羅馬的“御車”。不過,他的“御車”並不是那輛豪華的教宗專用車,而是一輛跑了三十萬公裡的法國老爺車。本來這輛車是一位神父捐給梵蒂岡作為紀念的,如今卻有幸成為教宗的專車了。 其實,教宗還是樞機的時候,就經常搭地鐵上班下班,探訪那些貧民窟的窮人。如今,雖然他坐在羅馬的寶座之上,擁有影響世界的權威,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任何原則。 看到這篇報道,我和作者一樣,對教宗自然充滿贊譽之情。可是,沒有出現在媒體上的另外一面是:教宗如此簡朴的作風,並非是教廷里每一個人都喜歡的。許多人覺得教宗開一輛老爺車“沒有必要”,或者有些譏諷地説,“沽名釣譽”。反對的人中,不只是有神父,修女,也有主教,樞機。這些人如此“看不慣”教宗的簡朴作風,乃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作風會因此而受影響。試想一下,教宗尚且如此,那麽,其他在梵蒂岡工作的神父也好,修女也罷,自然就更不敢奢侈浪費了。不過,這些人通常不會就此罷休的。他們為自己奢侈生活辯護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詆毀他人的簡朴作風。這樣的行徑和今天那些詆毀耶穌的法利賽人如出一轍。 法利賽人“看不慣”耶穌,無非是因為他“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其實,耶穌和幾個罪人吃飯,認識幾個稅吏,為那些法利賽人,又有什麽關係呢?就是因為耶穌如此作為,將那些法利賽人的虛偽本性暴露無遺。所以,他們才遷怒耶穌,以至於最終要殺死他而後快。 面對這些虎視眈眈的法利賽党,耶穌還是沒有放棄拯救他們的機會。如此,他才講出了這篇絕美的“浪子迴頭”的比喻。 耶穌之所以講出這個比喻,主要是為了教育身邊的聽眾:稅吏也好,法利賽人也罷,在天主的眼中,什麽才是真正的“義人”,什麽才是真正的“罪人”。 義人和罪人的問題,其實是所有宗教中最為關切的問題。在舊約時代,人們相信雅威只是降福那些義人(詠 5 : 13 ),並且“使義人享用你的財富”(詠 17 : 14 )。換句話説,一個人如果是義人,自然會得到天主的降福;而降福的主要表現,也就是在於財富的增加,健康的保持上。 然而,當天主的選民被流放的時候,他們開始質疑這樣的“義人”概念是否正確。因為“義人所遭遇的,反如惡人所應得的 … ”(訓 8 : 14 )。也就是説,有的時候,“好人”在世界

誰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33)

在過去幾年的堂區服務里,我接觸到許多新老移民的家庭,也目睹了許多家庭的興旺衰落。每一次談及移民生活的時候,人們都會有許多迴憶,感慨和興奮。畢竟,為許多家庭而言,當年離鄉背井,來到異國他鄉,在這裏白手起家,重新開始,都曾經是一段難以忘卻的人生經歷。無論是艱難也好,還是順利也罷,其中的付出和犧牲,感恩和淚水,都是這段路上習以為常的風景。 耶穌在今天的福音中提到一句讓人震驚的話:“你們中,無論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作我的門徒”(路 14 : 33 )。“放棄一切所有”,究竟是什麽意思呢?我在想:如果一個人放棄了所有的一切,那麽,他還是什麽呢?名譽,財富,權力,家庭 …… 等等。過去,我們提到“放棄所有”,就會想到那些出家的僧侶,神父。可是,當你偶爾聽到其中有些人仍舊為了“主持”的位置,或者為了教會的財產,本堂的地位而爭執不休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覺得:“其實,這些人也沒有放棄一切所有來跟隨天主”。 在如今的思潮中,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幾乎是無法放棄他的“所有一切”的。一個人在來到世界之前,他已經處於一種既定的關係网中了。他的姓名,家庭,地位,社會背景,等等,幾乎都已經是預訂好了的。讓一個人放棄所有,猶如讓他放棄他的過去,沒有了過去,一個人還如何定位呢?如何明白自己的身份呢? 這樣的現實和耶穌的教導,不得不讓我感到費解。然而,一些老移民的生活經歷卻讓我頓開茅塞。“放棄所有”這種感覺,如果回到幾十年前,就是許多老移民第一腳踏在這塊異鄉之地的感覺。香港的那些朋友,工作,學曆,同事等等,隨著你落地的一刻,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有些朋友固然保持聯係,可是,大家彼此的對話也就越來越少,分享的內容也就越來越膚淺。多年之後,幾乎沒有什麽可聊的了。然而,無論是為了逃避政治迫害也好,還是尋求幸福,為了下一代的將來也罷,到了異國他鄉,就只能從零開始,白手起家了。 這種“從零開始”的理論,說起來容易,生活起來,就非易事了。從一日三餐,到尋找工作,從孩子上學到交友應酬,移民生活最開始的幾年,幾乎每一天都是一種挑戰。語言的問題,文化的問題,經濟的問題,感情的問題,所有的這些問題也就是新移民最初幾年的生活內容。然而,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們內心的適應問題。今天許多新移民在國內的生活已經不錯,他們來到此地已經沒有了當年那種“謀生”的動機。所以,許多人在國內的工作,生意等等,不會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