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13

四旬期第二主日:耶穌顯聖容

耶穌顯聖容的時刻,是耶穌受到光榮的時刻,也是他向宗徒們顯示他真實身份的時刻。耶穌雖然在世生活三十餘年,但是,他的顏容卻沒有流傳下來。雖然説意大利的都靈留有耶穌的面巾,可是,耶穌真正的面容還是一個未知的問題。記得許多年前,有人在一處雪山頂上拍照。拍下的圖面里,卻凹陷出一個酷似耶穌面容的圖像。許多人更加相信這是一個來自上天的“標記”,抑或是一個奇跡,讓人們可以看到耶穌的聖容。於是,有的人就將這幅圖畫當作聖像恭敬了起來。 人們如此的做法,我們不必加以評論。不過,這裏直接就是反映出一個基本的信仰問題。在我們受洗歸於教會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們記得很清楚,那就是:“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既然是天主,或者耶穌揀選了我們,那麽,對於這位揀選我們的天主,我們都很急切地想要瞭解他的身份。耶穌究竟是誰? 在日常的經驗中,我們對於一個人的認識和瞭解,首先來自於他的外貌和衣著。一個人的長相和穿著雖然不是這個人的全部,可是,我們都相信所謂的“相由心生”的說法。面目的猙獰,自然來自於內心的猥瑣;平靜的音容,自然發自內心的溫和。一個冷血的殺手和一位慈悲的聖人,二者的面相是絕對不相同的。 當然了,所謂的“外貌”,也有它欺騙性和虛假性的一面。在新聞上,我們看到許多大姦大惡之徒反而許多時候都具有“忠厚老實”的外貌。否則,他們也不會將許多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為非作歹。 人們彼此之間的認識方法,許多時候也應用在了對於天主的認識問題上。耶穌究竟是誰?我們開始都渴望能夠擁有一張他的照片。透過這張照片,我們可以藉以加深對於天主的認識和瞭解。不過,問題是,耶穌並沒有留下任何照片。雖然,今天的聖經裏面描述耶穌的“面容改變,衣服潔白發光”,可是,我們還是不知道是如何地“改變”。伯多祿的反應在這裡頂多算是一個註腳:至少證明耶穌當時的形象乃是無比的光明和神聖,以至於讓伯多祿常目結舌,不知所云。 說到這裏,為什麼我們要去瞭解耶穌的身份呢?瞭解耶穌的身份和我們自身的信仰又有什麽關係呢? 其實,答案很明顯。耶穌的身份就是我們信仰的全部。一個基督徒,無論信主幾年,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於耶穌有一定的認識,也就是對於耶穌的身份有所瞭解。如果不瞭解這位揀選我們的天主的話,那麽,我們追隨他的道路又該如何去走呢? 不過,本主日的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真正的身份不僅僅在於他顯示聖容的那一刻。那一刻雖然是光榮的一刻,可同時也是

伯多祿:敬畏天主的典範

舊約的智慧書中有一句話説:“敬畏天主是智慧的開端”。這句話一直困惑我多年,因為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似乎很難在“恐懼”和“智慧”之間找到一種合乎理性的關聯。不過,每次分享到這句聖言的時候,最開心的就是那些比較年長的教友了。因為照他們多數的解釋,這種對於天主的敬畏,就如同是在一個家庭中聽從父母,也就是他們,的教訓一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看,聖經裏面讓我們敬畏天主,就如同孩子聽從父母一樣 … 那些不聽父母的孩子,最終是會吃虧的”。真得如此嗎?希望不要。如果一個作父母的,就是因為孩子不聽從自己而詛咒他們將來遭到厄運的話,這樣的父母應該也不算什麽真正的父母。至少,在我自己的生命經驗中,父母是一種希望的標記,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我們,就算自身也不滿意自己,父母卻永遠不會放棄我們。父母的愛,應該是純潔的愛。這種愛不會因為對方的不稱職而變質,也不會因為子女的背叛而終止。所以,聖經上經常用父母之愛來描述天主對人的大愛:“就算我們不忠信,天主仍然是忠信的”。因為“天主是愛”。 人間父母尚且如此,那麽,天主對於人類的降福自然更是如此了。如果一個人得到降福的多少,取決於他對於天主的“敬畏”得多少的話,那麽,這樣的天主是不是太小氣了呢?舊約子民曾經癡迷地相信,天主就是他們這個民族的“首領”,是他們以色列的天主。而他們自己呢,也才算是天主的子女。外邦人,所有的外邦人,無論好壞,都如同牲畜一樣,都沒有天主子女的尊貴,所以,也都不可能得到天主的降福。 並且,就算在以色列子民的內部,也分成“義人”和“罪人”的團體。稅吏,娼妓等,得到的只是天主的憤怒和懲罰;而那些經師和法利賽人則是天主降福的標記。 這樣的一種評判善惡的標準曾經讓約伯感到迷茫:義人如果受苦,如何解釋? 所以,“敬畏天主是智慧的開端”這句話裏面,其“敬畏”一詞絕對不可能是那種狹義的恐懼和畏怕。好像面對高官達貴般的逢迎。 對於這句話最好的理解,其實,就在於本主日的福音中,也就是伯多祿的表現里。伯多祿和他的朋友,因為聽從耶穌的話,再次撒網,捕到了很多魚,以致於魚網快要撐破了。伯多祿看到此情此景,即刻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他們所期待的默西亞,所期待的救主的時候,他立刻跪倒在地:“主,請離開我吧!因為我是個罪人!” 縱觀整部新約,伯多祿的為人和性格,我們是瞭解的。他是一個血氣方剛,不畏權貴,直

耶穌講道(二)

昨天,在我恭讀了本主日的福音之後,突然產生了一種特別奇怪的感覺。這種感覺讓我質疑自己:將來是否要用“講道者”的方式來和教友們分享福音?亦或者只是用一顆普通人的心來反省天主的聖言?在現實中,所謂的“神職”人員,在解讀聖經方面就如同是舊約當中的經師一樣,似乎是詮釋聖言,解讀經文方面的權威。這樣的“權威”使得人們對於他們的“講道”都給予一種極限的忍耐和理解。如果一個神父的道理特別的乏味,空洞,那麽,聽眾就會説:“神父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所以,他們的道理自然和現實生活相去甚遠。可以理解!如果一個修女的道理太過淺顯通俗,那麽,聽道理的人也會充滿理解地説:“修女的道理簡潔,體貼。這樣的道理才會容易理解!總之,無論一個神職人員的道理像神學課程一樣死板生硬,還是像故事會,心靈雞湯一樣得粗俗淺顯,人們都會儘量地給予“合理化”的理解和包容。畢竟,一個禮拜才只需要忍耐二十分鐘“如此這般”的道理,還是算了吧!或許,我們可以笑言: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許多神父道理乏味空洞得原因之一吧!因為他無論説什麽,教友都會給予充分得鼓勵和包容。也許,人們對此根本就是不以為然! 反觀耶穌的講道,我們不禁會質疑自身作為“講道者”的身份。因為這個解釋聖言的權威,只有耶穌可以當之無愧。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乃是一個敏於理解和觀察的講道者。他明白自己的聽眾,也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麽。與其讓他們自己説出來,耶穌不如替他們說出他們的想法:“你們一定要對我說‘醫生,醫好你自己吧!’”言外之意就是説:你不就是若瑟的兒子么!憑什麼對我們指手畫腳!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會堂中那些信徒的反應。他們在耶穌讀完聖經之後,向人們“宣布上主的恩賜之年”後,人們的反應乃是:“眾人都稱贊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話”。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知道,耶穌只不過是一個木匠的兒子,他從哪裡學來讀經識字的呢?他的口才也讓人們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所以,大家才“驚奇”起來。 這就如同我們參加一個證道大會,或者聽一個出名的講演者講道一樣。對於他們那些字字珠璣,生動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講詞,所有的人都會贊歎不已。特別當這些講詞大言“真理”,“博愛”等主題的時候,聽眾更加會驚歎不已。 然而,人情冷煖,莫快於此。在耶穌接下來的三句話之後,人們的反應卻是:“憤怒填胸...把他趕出城...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如此殘酷,令人髮指!為何剛才還為眾人所贊許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