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翰的見證
有朋友曾經告訴過我一個作證的笑話。說是有兩個女人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顯得特別的焦慮。另外一個女人就問她説:“發生什麽事情了?你顯得這麽著急?”那個女人説:“我剛剛收到法庭來的傳票,要讓我明天去為一個很重要的案子作證。我想庭上會有很多人,也會有媒體特別報道的。所以,我就特別地著急。”另一個就好心地問説:“我們是好朋友,你説我可以幫你做點什麽?”“能替我去選一下明天的衣服嗎?”第一個女人釋懷地回答。 聽到這個笑話,我不禁想起宗教上所謂的“見證”的問題。在所有的宗教中,似乎天主教和基督教更加強調“作見證”的需要和重要性。聖經上,耶穌曾經囑咐門徒説:“你們是地上的鹽,是世界的光”。是為“真光”作見證的。 耶穌來到世界,如同“真光”打破了黑暗的世界。所以,所有真心跟隨基督的人也都分享了這種“真光”的光耀。並且,每一個基督徒有責任去把這點滴之光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去。 然而,在一個魚龍混雜的世俗生活中,為真理作證並非只是憑著一股“熱血”完成的。許多人的“光芒”不僅僅沒有“點亮”世界,反而被這個世界中的黑暗勢力所湮滅。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這些人在為主作證的時候,就像笑話中的那個女人一樣,在意的只是自己的表現,自己的得失,而非真的是主的事業,真理的力量。 在聖經中,洗者若翰是耶穌來臨的時候第一個為其作見證的先知,也是“先知中最大的一個”。他的作證是有力的,是所有基督徒為真理作證的基礎模式。 普通而言,一個人的作證是否有效,比如,在法庭上,一個證人的證詞是否可靠,由兩方面可以攷核:一就是這個證人的可信度,或者名聲如何。如果這個人是個出名的騙子,或者地痞,他的證詞通常都不會有太實質的內容。相反,如果這個人是個名聲不錯,而且又有一定社會地位,甚或擔任公職的人,那麽,他的證詞的可信性就非常的高。 證人的可信度有了,另外一個就是要看他對於當事人的瞭解如何了。他的可信度再高,如果他對於當事人的事情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的話,他的證詞也就很難說服聽眾了。所以,可靠的證人除了有一定的信任度之外,還要對於當事人的情況有所瞭解。瞭解的越多,那麽,他的作證也就越可靠。 然而,當若翰為基督作證的時候,他清楚地説了一句話:“連我也不認識他 … ”既然若翰不認識耶穌默西亞的身份,又如何能夠為他作證呢?所以,若翰解釋説:“但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給我説:你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