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伯多祿
耶穌複活之後曾經多次顯現給自己的門徒們。他的出現帶給門徒的不只是鼓勵和希望,也是信仰上更深一層的啓示。 本福音中,在耶穌第三次的顯現中,他交託給伯多祿炤顧自己“羊群”的責任和義務。耶穌自己一直都是“羊群”的善牧。如今這位善牧要離開這個世界,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炤顧他的羊群,所以,也在離開之前要委托一位值得他信賴的門徒,代替他來繼續引導和炤顧信仰上的“羊群”。 在聖經里,所有追隨上主的人,都被成為天主的“羊群”。聖經之所以喜歡用“羊群”來稱呼信徒,乃是因為真正的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真得就如同羔羊一樣,善良,純朴,有的時候甚至成為這個社會的獵物和犧牲品。羊群無論多大,一隻發飆的惡狼就可以將他們驅散。在這個“適者生存”的世界上,善良的靈魂就如同羔羊的脆弱,似乎任何一種野獸都可以將他們吞沒。因此,羊群的命運通常都和牧人的品質息息相關。善牧愛護自己的羊群,知道如何炤顧他們,帶領他們,並且替他們驅散騷擾的狼群。而僱傭的牧人絕不如此,他們吃羊肉,喝羊血,在危險來臨的時候還會棄他們而去。 耶穌乃是善牧,他也如此稱呼自己。他對於羊群的愛,讓他特別細心地選擇下一個接班人。作為一個善牧,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對於羊群的愛了。就是這種愛,區分了一個牧人的好壞。在耶穌的眼中,一個人對於他的愛,和對於他羊群的愛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可能憎恨天主,反而可以愛基督徒。“愛屋及烏”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當耶穌看好伯多祿的時候,還是要再次提出那個最為基本的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耶穌這裏對於伯多祿的要求,不只是“像他們”一樣地愛他,而是“比他們更愛”他。伯多祿的回答毫不猶豫。“主,你知道我愛你!” 但是,耶穌又兩次重複這個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 自己師傅三次重複這個問題,不禁讓伯多祿感到些許的憂傷:難道師傅不相信自己的話?難道他懷疑自己的決心? 如果伯多祿生活在今天,恐怕他不會如此憂愁。如今的人們可是隨口說上千遍萬遍“我愛你”而不感到些許的責任。在許多人的言語中,“我愛你”就如同“早上好!”沒什麽兩樣。什麽時候說多,對誰說過,恐怕都不會記得。 不過,伯多祿並非這樣的人。他雖然有些耿直,但是,對於耶穌的愛卻如烈火一般熾熱。所以,當耶穌第三次詢問他“你愛我嗎?”的時候,他開始感到這句話的凝重和份量。 事實的確如此。當伯多祿回答“主,我愛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