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13

委托伯多祿

耶穌複活之後曾經多次顯現給自己的門徒們。他的出現帶給門徒的不只是鼓勵和希望,也是信仰上更深一層的啓示。 本福音中,在耶穌第三次的顯現中,他交託給伯多祿炤顧自己“羊群”的責任和義務。耶穌自己一直都是“羊群”的善牧。如今這位善牧要離開這個世界,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炤顧他的羊群,所以,也在離開之前要委托一位值得他信賴的門徒,代替他來繼續引導和炤顧信仰上的“羊群”。 在聖經里,所有追隨上主的人,都被成為天主的“羊群”。聖經之所以喜歡用“羊群”來稱呼信徒,乃是因為真正的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真得就如同羔羊一樣,善良,純朴,有的時候甚至成為這個社會的獵物和犧牲品。羊群無論多大,一隻發飆的惡狼就可以將他們驅散。在這個“適者生存”的世界上,善良的靈魂就如同羔羊的脆弱,似乎任何一種野獸都可以將他們吞沒。因此,羊群的命運通常都和牧人的品質息息相關。善牧愛護自己的羊群,知道如何炤顧他們,帶領他們,並且替他們驅散騷擾的狼群。而僱傭的牧人絕不如此,他們吃羊肉,喝羊血,在危險來臨的時候還會棄他們而去。 耶穌乃是善牧,他也如此稱呼自己。他對於羊群的愛,讓他特別細心地選擇下一個接班人。作為一個善牧,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對於羊群的愛了。就是這種愛,區分了一個牧人的好壞。在耶穌的眼中,一個人對於他的愛,和對於他羊群的愛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可能憎恨天主,反而可以愛基督徒。“愛屋及烏”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當耶穌看好伯多祿的時候,還是要再次提出那個最為基本的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耶穌這裏對於伯多祿的要求,不只是“像他們”一樣地愛他,而是“比他們更愛”他。伯多祿的回答毫不猶豫。“主,你知道我愛你!” 但是,耶穌又兩次重複這個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 自己師傅三次重複這個問題,不禁讓伯多祿感到些許的憂傷:難道師傅不相信自己的話?難道他懷疑自己的決心? 如果伯多祿生活在今天,恐怕他不會如此憂愁。如今的人們可是隨口說上千遍萬遍“我愛你”而不感到些許的責任。在許多人的言語中,“我愛你”就如同“早上好!”沒什麽兩樣。什麽時候說多,對誰說過,恐怕都不會記得。 不過,伯多祿並非這樣的人。他雖然有些耿直,但是,對於耶穌的愛卻如烈火一般熾熱。所以,當耶穌第三次詢問他“你愛我嗎?”的時候,他開始感到這句話的凝重和份量。 事實的確如此。當伯多祿回答“主,我愛你!”的時候,

救主慈悲主日

每次談到“救主慈悲”,我們都會論及人們的罪過和寬恕的問題。這又不禁讓我想起小學時候的一篇課文。說的是達芬奇在十四嵗的時候,跟一位名師學畫畫。能夠投在這位師傅的門下,小達芬奇自然興奮不已。覺得應該有許多“獨門絕藝”可以學到。但是,第一天,老師就讓他去畫一個雞蛋。他畫了。第二天,又是。第三天,還是畫雞蛋。於是,小達芬奇開始不耐煩地問老師,問什麼總是畫這些雞蛋。老師的回答很是簡單,但是,其意義卻很深刻。“雞蛋雖然普通。看似一樣。但是,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雞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看到的樣子也就不一樣。畫雞蛋,就是鍛煉基本功。基本功紮實了。才會畫出好畫”。想不到,這麽一個雞蛋竟然成就達芬奇後來的傳世之作。 天下既然沒有一模一樣的雞蛋。那麽,天下就更沒有一模一樣的人了。就算是一母所生的雙胞胎,也是性格各異,甚至相差甚遠。那麽,其他的人,更加是有優劣聰愚之分了。 天下的人雖多。可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如果每一個人的性格,經驗,背景都不相同的話,那麽,每一個人的人生之路也更加不會一樣了。每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如果不同的話,那麽,所謂的“完人”的概念,其實,在現實的世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過,許多時候。我們很容易被一些傳統的觀念所誤導。比如,小的時候每每談及信教的原因的時候,人們總喜歡説:“信教可以讓人變得更好!”這樣推論下去,那些信教越深的人,自然人品也就越好了。如此而言,在教會中兼有“靈魂導師”的那些人,就更應該是人群中的表率,生活中的模範了。可是,現實往往充滿了譏諷和滑稽,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因為談及人品道德的話,不一定每一位基督徒都是高於非基督徒;不是每一位神父或者修女的德行高於教友的。 可是,在自己閱歷不深的時候,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總覺得那種類似中國文化中的“聖人之道”是實在可行的,是有前人實踐過的,是不可置疑的。這種崇拜就如同一個女兒在小時候對於父親的崇拜一樣:在一個小女孩的眼中,自己的父親是無所不能的,是完美無缺的男人,是自己一輩子都可以避風雨的保護傘。可是,突然有一天自己長大了。突然看到父親失業,醉酒,無助的樣子;突然有一天聽到父母吵架的聲音;突然覺得不再認識眼前這位超人般的“父親”的時候,她才明白,其實,過去的那種“完美父親”的感覺只不過是一種兒時的錯覺而已。 在追隨信仰的道路上,我幾乎也看到了類似的情形。許多“久負盛名”的人,許多所謂“德高望重”